一建公司起步于1954年。在半個多世紀發展歷程中,這位“共和國煉建長子”邁出堅實步伐:催開煉化“五朵金花”中的三朵。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完成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先后承建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科威特等國石油化工工程,創18 項石油化工施工全國第一,獲得“中國煉建第一軍”的美譽。
不斷挖掘、傳承和發揮起重等專業優勢,保護核心技術,是這支隊伍能始終執煉建“牛耳”的奧妙所在。
上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一建公司以先行者的姿態勇于開拓,自主發明四臂抱子、鴨嘴抱子、飛躍天車等十幾種施工新機具,創新雙臂抱子吊裝方案用于干餾爐吊裝,將吊裝速度由1個月3臺提高到20臺。在新時期,一建公司創新精神被不斷發揚光大:2007年,完成承載狀態下免加固熱處理技術、門式起重機測試手段及擴能等2項基礎研究,開發推廣14項新技術、新工藝,開展國產化鎳9%鋼焊接、LNG低溫儲罐施工工藝評定及預應力砼整體施工等技術研究,完成2400噸組合吊裝系統制造及預組裝。向國家申報4套實用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和8項專利,其中“有色金屬管道焊接內部保護裝置”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新型專利權。
2007年3月,在大連石化項目施工現場,一建公司應用自主創新的“雙機力矩平衡法”和“尾排溜尾”法吊裝技術,把重達1528噸的加氫反應器一次吊裝就位,創全國施工新紀錄。
廣西石化項目使施工始終保持“平穩、均衡、效率、受控、協調”的良好局面,焊接一次合格率達到99%以上。
背景鏈接: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我國當時的煉油技術落后,無法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迫切需要。1962年10月,石油部召開煉油科研工作會議,確定集中各方面力量,獨立自主開發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以及有關的催化劑和添加劑5個方面的工藝技術。當時正值電影《五朵金花》上映,大家就把這5項新技術形象地稱為“五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