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原油價格是國際油價風向標 CFP/圖
油價沖天
三年前,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在《熱門商品投資》一書中調侃說:“油價比一桶可口可樂還便宜”。他認為油價會持續暴漲,“眼下正是投資的大好時機”。
果不其然,到2007年底,兩年多的時間里國際油價先后突破60美元、80美元、100美元的關口,一路上揚。5月6日上午9時,國際油價剛剛又突破了每桶120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6月原油報價達到每桶120.04美元。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在本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國際油價在未來兩年內可能躥升至每桶200美元。高盛分析師認為,由于世界石油供應增長匱乏以及新興國家的原油需求不受價格影響繼續增長,將導致油價持續大幅上漲。
一些美國的石油專家也認為,世界石油供需矛盾導致油價暴漲。5月4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全球能源研究協會教授CraigPirrong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石油供給卻相對穩定。其中,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產量停滯不前,俄羅斯的原油增產速度也已減慢。
不過,《石油戰爭》的作者威廉·恩道爾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2007年同比增長僅0.8%,2008年也只是預期增長1.2%。但是以歐佩克“一攬子”油價計算,目前油價同比去年卻上漲了36%。油價上漲幅度遠遠大于需求上漲的幅度,這種巨大的反差背后隱藏著美國和英國主要石油公司和華爾街投機者們的利益。
《每日能源報告》主編StephenSchork也認為,過去6個月,美元貶值已經發展成為原油價格的一個主要驅動力量。美元疲軟部分受到了美國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已引發了通貨膨脹憂慮。反過來,這些通貨膨脹憂慮,推動投資者投資所有的商品,從而推動價格走得更高,這不只是對石油,對所有商品如金屬和食品也是如此。
自2003年以來,美國一直采取弱勢美元政策,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實際貶值了25%左右。其中,美元對歐元實際貶值幅度超過40%。5月5日,美元兌歐元匯率下跌至1∶1.5424的新低,按當日每桶119.97美元的原油價格計算,若換成歐元不到78歐元。
普氏能源中國區高級總監華大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以美元為價格標準的原油價格飆升了150%,從44美元每桶上升到110美元每桶,但是如果你把這個價格轉換成人民幣,實際價格只上漲了106%。
“問題不在于原油的供應。已經有足夠的原油了。”《每日能源報告》主編StephenSchork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表示,原油供應現在在美國正處于5年平均水平。何況,今年由于美國經濟衰退,需求預期要更低。然而,原油價格繼續走高。歐佩克試圖在其2007年9月的會議上討論供應問題,此時原油價格在70美元/桶左右。而季節性需求也正在下降。但是,歐佩克繼續向市場供應更多的原油,價格卻繼續上漲。因此,“從歐佩克的角度來看,他們做了他們計劃要做的事情,即增加市場供應量,然而價格卻上漲得更高!
幕后玩家
“以小制大,小人物掌權了!蓖ざ鞯罓栂蚰戏街苣┯浾哌@樣形容如今的國際石油定價機制。他眼中的小人物是華爾街的投機者。
目前世界上有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原油價格,倫敦商品交易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以及迪拜商品交易所迪拜原油價格、歐佩克一攬子油價等,影響最大的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原油價格。
威廉·恩道爾表示,其實從紐約、倫敦兩大期貨交易所成立,出現石油期貨交易之后,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已經從歐佩克逐漸轉移到華爾街,一些金融機構和英美四大石油公司實際掌控了國際油價的漲落。
在最近能源價格持續上升的過程中,各種對沖基金、養老基金、投資銀行和石油生產公司,通過簽訂合同間接加入期貨市場。“對沖基金、商品指數基金和其他大型非商業交易商等通過對油價未來的走勢進行方向性的賭博來獲取收益。”《每日能源報告》主編StephenSchork說。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美國兩個領頭的玩家,花旗集團和JP摩根大通也參與其中,它們也為眾多對沖基金及投機者提供資金。而商品指數基金Centaurus和Citadel則是這個市場里另外兩個明星。道瓊斯AIG商品指數和標準普爾GSCI商品指數是兩大指數。大部分基金只是在2001年11月能源價格開始轉牛后才進入這個市場的。由于大多數基金吸納私人投資者的資金,一般來說,它們受到的監管較少。
中國對沖基金中心研究部主管銳衍發現,雖然今年一季度很多大投行以及對沖基金投資石油市場做空天然氣期貨,損失慘重。今年一季度的對沖基金平均回報率為-5.22%。而在2007年石油價格暴漲的第四季度,能源行業的對沖基金回報率達到8.19%。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對沖基金以及各家投資機構正在瘋狂做多石油期貨,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4月29日最新公布的原油持倉報告計算得出,反映投機因素的非商業凈多頭持倉達到了5.3萬多手。
2006年6月,期貨市場上的石油價格達到70美元/桶之時,美國國會參議院的調查估計,其中大約25美元是因為純粹的金融投機因素造成的!斑@也意味著,在現今115美元/桶的石油價格中,至少有50到60美元或者更多,是由純粹的對沖基金和金融機構投機行為造成的。”威廉·恩道爾說。
究竟有多少在資金在石油市場上涌動?銳衍預估有2500億美元,3年前這些資金只有460億美元。按此計算,這個數目相當于2007年伊朗的GDP。
“因為強大的資金涌進,使得石油生產商不愿意做空當月期貨作對沖,他們更愿意保留他們的現貨,使供需更加不平衡!变J衍說。
中國的挑戰
坐上火箭的高油價給對沖基金、大型石油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今年一季度幾大石油公司的利潤紛紛超過70億美元。然而,由于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并未完全放開,中國的企業卻在承受著高成本的壓力。
以5月5日的汽油價格為例,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90號特級無鉛汽油為3.842美元/加侖,如果按照當日的匯率1美元等于7.0016元人民幣計算,折合7.11元/升,而最近國內北京市場93#汽油5.34元/升,97#汽油5.68元/升,如此算來,美國的汽油價格比中國高兩三成。
形象一點說,國際油價飆升相當于給中國的石油生產、銷售變相征了一遍“稅”。中國的石油企業成了兩頭挨宰的羔羊——一方面面對國際高油價“盤剝”,一方面還要面對企業在股市上的業績。
同樣以本周一的原油價格為例。中石化若是選擇以品質相當于大慶原油的國際市場的米納斯原油進口,5月5日的報價是117美元/桶,換算人民幣為5909.9元/噸。另外,加上17%的增值稅則為6914.6元/噸。
而銷售收入呢?成品油率一般在60%,汽柴比例為1∶3,如果汽油0.15噸按6800元/噸算,可賣1020元,柴油0.45噸,按6700元/噸算,可賣3015元。剩余40%為其他化工成品和瀝青,按1∶1的比例計算,化工產品0.2噸,按10000元/噸計算,可賣2000元,瀝青0.2噸,按3500元/噸計算,可賣700元。這樣,總收入為6735元。如此可以得出,中石化煉油后銷售一噸油虧損1796元。
雖然在國家宏觀調控成品油價格的時期,煉油廠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調整產品的產出比例來降低虧損風險。但是,即使如此,中石化在油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之下,虧損無法避免。
中石化兄弟企業中石油也受此影響,特別是隨著油價的上漲,開采成本也逐漸升高,這大幅降低了中石油的利潤。石油行業報紙《Upstream》的一位分析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每天海上鉆探的鉆井的租金就是50萬美元,即使刮風下雨中間耽擱時間都是這樣的價格。而國際信息中心石油專家牛犁稱,過去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大致在12到13美元,但現在行業的估算甚至可達20美元每桶。
由于國內價格管制,中國消費者面對全球飆升的油價時,缺乏減少石油消費量的動力,因為他們不用為高油價埋單。中國政府幫消費者埋單,中石化最近獲得了123億元巨額補貼。但這種變相的成品油低價補貼政策,又導致中國沿海地區的原油出口走私屢禁不止。
爭奪定價權
對于中國這個急速發展的經濟體,隨著更多的產業轉移到中國,穩定的能源供應已經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
國家發改委4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進口原油4553萬噸,增長14.9%。即使如此,這種大幅進口還是沒有停止的跡象——國內不斷發生的油荒就是一個例證。
去年,中國原油進口均價達到了488.9美元/噸,同比上漲6.9%。若是以每噸合7.35桶計,均價為66.5美元/桶。然而,若是按照今年均價每桶101美元的預計,中國的原油進口將處于火山口的邊緣。
威廉·恩道爾認為,對于中國來說,要免遭高油價的折磨,就是要建立一個不受紐約商品交易所、倫敦商品交易所和歐美金融機構左右的石油期貨交易所。“比如說在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有理由存在這樣一個期貨交易所!蓖ざ鞯罓栒f。一向研究石油投機的他建議,要制定期貨貿易規則使其可以被約束管理起來,同時,禁止用借來的錢買空石油期貨交易合同。“這樣一來,在交易過程中,原油供應者和消費者之間是透明的定價機制,而那些石油期貨投機者像現在這樣操控石油價格是萬萬不會出現的了。”
雖然這種完全控制投機風險的市場幾乎是不存在的,正如普氏能源市場資訊中國高級總監華大威所說,商人和投機者都是市場中的一部分,他們會一直存在著。沒有任何規則可以改變這種狀態。然而,至少,可以讓中國的石油企業能夠通過期貨的方式對沖高油價的風險。
石油行業報紙《Upstream》的上述分析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鎖定低油價,更關鍵的是要與石油資源國在國內合資建立煉油廠,同時與石油供應國訂立長期的供貨合同。目前中國的原油進口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羅斯、阿曼等國。這些國家不僅有國營的石油產量,而且還已經和中國進行了大量的石油貿易。
“正因合資,有對方股份,這樣才不至于掐斷供油,甚至坐地起價。”上述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