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畔崛起“石油城”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09-05 中國礦業網 關注度:0]
摘要: 從廣東惠州市的霞涌到澳頭村,有一片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塊背倚白頭山、面朝大亞灣的地塊過去一直蠻荒,如今已成為國內著名的石化基地,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石油城”。 驅車經過此地,目光所及之處已“長”起一片油罐、煙囪和油管交織的“叢...
從廣東惠州市的霞涌到澳頭村,有一片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塊背倚白頭山、面朝大亞灣的地塊過去一直蠻荒,如今已成為國內著名的石化基地,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石油城”。
驅車經過此地,目光所及之處已“長”起一片油罐、煙囪和油管交織的“叢林”。這個中國最大的合資石化企業正在平穩生產中。一墻之隔的惠州煉油項目建設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滿載原料的拖拉機、挖土機頻繁出入,各種施工裝備不知疲倦地轟鳴……周邊的配套項目也沿馬路邊一字排開,有發電、物流、石化服務等,當然,還有那座中國海油首次獨立建造的石化西加油站。
短短數年,一座氣勢磅礴、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石油城”已在惠州拔地而起。
世界級煉化一體化基地將現惠州
踏入惠州大亞灣地區,能感受到這片希望熱土下的脈動。8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羊城晚報》等數家媒體記者也慕名而來。“中國海油要在惠州形成4000萬噸煉油能力”的消息數日間已傳遍南粵大地,成為當地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
8月26日,中海煉化惠州基地項目建設投資框架協議在深圳正式簽訂。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將在大亞灣現有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建設中海煉化惠州基地項目。中國海油副總經理吳振芳表示,項目二、三期建成后,惠州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的石化基地。
這條消息的背后,是廣東省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轉型的大背景,而具備高附加值的現代石化產業帶則是戰略轉型的重要一環。中國海油惠州煉油項目也因此列入廣東省“新十大工程”榜單。“廣東是全國石油產品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長期以來一直處在用油高峰,油荒頻頻,因此在華南地區布局大型煉化項目基地非常有必要。”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惠州煉油項目總經理董孝利分析道。
目前,廣東省已擁有數個石化基地。董孝利表示,中國海油在惠州已擁有1200萬噸/年的產能,公司不打算通過新增布點擴大煉油能力,而是增加原來石化基地的煉油量,這是出于規模經濟和環保的考慮,也符合國家產業總體布局。
董孝利展示了大煉油的廣闊市場前景。他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環境下,亞太經濟一體化是大趨勢,東南亞將為惠州大煉油項目提供廣闊市場。惠州地理背山靠海,擁有大亞灣的天然良港,70%的產品可實現海運。大煉油項目投產后,產品將輻射珠三角、粵北、江西、湖南、廣西、福建等內陸以及東南亞地區。
“大煉油”與中海殼牌“雙輪驅動”
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于2002年11月動工以來,以中海殼牌為核心,半徑200公里的區域都受到直接的產業輻射,來自日本、法國、新加坡、臺灣等十多家石化公司的相關下游配套項目已經尾隨而至,承接其中下游產業的項目不斷進駐。
如今,惠州大煉油項目與中海殼牌將聯袂打造“雙輪驅動效應”。
作為中國海油第一個走向下游的大型煉廠,惠州大煉油項目建成后可年產液化石油氣、丙烯、乙烯裂解料、汽柴油等15大類石化產品。石腦油、乙烯原料、苯、丙烯可以為南海石化提供原料,真正實現煉化一體化,而石油焦、加氫尾油等產品則會被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石化服務公司“吃干榨盡”,做成精細加工產品。
“一個投資200億元的煉油廠,將會帶動兩倍以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比如說,‘大煉油’目前員工有一千多人,但是相關石化服務、物流、配餐等相關產業的人數已達兩三千人的規模。”董孝利表示。
“大煉油”的龍頭帶動效應成效明顯。跟隨“大煉油”入駐惠州“石油城”的海油內部單位就有海油發展石化服務公司、物流公司,以及為“石油城”提供電力支持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發電公司,還有為“大煉油”提供原油庫、成品油庫、原油管線建設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等。
以海油發展石化服務公司為例,該公司配套“大煉油”進行產品深加工、精細加工的項目包括石油焦、加氫尾油、丙烯酸聚酯等。公司還將為“煉廠”提供物流、倉儲、報關等業務。而對中國海油旗下的專業服務公司海油工程公司來說,“大煉油”為該公司走向下游提供了廣闊空間,他們承攬了馬鞭洲原油庫、原油管線、東莞立砂等項目的建設。“通過原油庫的建設,海油工程擁有了建設5萬立方米儲油罐的資質,中國海油也培養了一支走向中下游的隊伍。”馬鞭洲原油庫項目經理侯立更說。
“石油城”也是惠民城
“石油城”將給惠州帶來三大效應:一是龍頭帶動效應,二是直接拉動效應,三是間接拉動效應。除帶動中下游配套石化服務產業的發展外,“石油城”對當地經濟的直接和間接拉動效應顯著。預計到2010年,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年銷售總額超過1000億元,實現500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
大煉油項目帶動的相關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董孝利透露,大煉油項目里里外外涉及人員近5萬名,龐大的施工群體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對當地經濟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當地居民樂見“石油城”的建成。惠州有很多漁民,其中不少人在“石油城”找到工作。海油工程承攬馬鞭洲原油庫施工的人員每日前往海島上班有近半個小時的水路,必須租賃當地漁民的快艇。師傅小王膚色黝黑,每日往返于馬鞭洲島與澳頭村六七趟,他說,收入比以前穩定了。還有不少居民在“石油城”從事出租車司機、叉車司機等工作。石化服務公司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單就叉車一項業務,石化服務公司已招聘當地司機一百多人。同時,公司還在澳頭村附近租用了上百套公寓,租金每年逾百萬元。
“石油城”的繁榮使當地治安大見好轉。大煉油項目到這里之前,澳頭村地處偏僻,如今“石油城”日漸成形,惠州市政府成立大亞灣經濟開發區聯管會,還在當地增加警力近千人。“治安好多了,現在晚上出門比以前安全了。”惠州煉油項目的一位負責人說。
大煉油項目也帶動了大亞灣及惠陽地區地產、旅游等行業的升溫,惠州的房地產迅速興旺,地價飛漲。老張三年前在澳頭村黃金地段購置房產一處,如今價格已經飆升近三倍。“三年前一平方米也就一兩千元,現在已經上升到五六千元”。老張說,過兩年就退休的他打算每年冬天就在惠州度假,享受大亞灣畔的浪花云影、萬頃晴沙……
在惠州“石油城”,小王和老張們還將繼續著他們忙碌而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