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石油長輸油氣管網實現集中調控以來,通過強化調度運行管理,優化工藝,使管網輸送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天然氣管網運行效率明顯提高,管網增輸和節能降耗兩個方面成效凸顯。
據中國石油北京油氣調控中心負責人介紹,天然氣管道組網運行后,最突出的變化是資源得到優化。在月度計劃范圍內,調控中心每天根據大管網進出氣量及時調整轉供量,以確保管網氣量的平衡。今年年初,應對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時,調控中心通過冀寧線、淮武線緊急調配氣量,全力保障災區天然氣供應。高峰時,每天向南京、長沙和武漢3個城市增加供氣近100萬立方米。
由于調控手段靈活,各條天然氣管道年度計劃和月度計劃完成率均明顯提高。截至8月底,西氣東輸、陜京管道系統全年進氣計劃完成率分別達到68.4%、65.6%。
通過挖掘潛力,天然氣管網增輸效果明顯。今年夏季,華東地區用氣需求量驟然增大,西氣東輸和陜京管道系統的銷售需求遠遠大于管道輸氣能力。調控中心采取降低下游分輸壓力和末端銷氣壓力等措施,在耗能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西氣東輸管道東段及陜京一線的輸氣量,滿足了用戶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全線總開機臺數減少,使生產單耗下降約1.5%,每天節能約30噸標準煤。同時,科學比選管道工藝和優選電驅機組運行方案,以提高機組效率、減少綜合耗能為原則,優先啟用電驅機組,僅玉門一個站每天就減少耗能約50噸標準煤。
集中調控的手段在加強管網維檢修作業協調管理上發揮了突出作用。一年多來,通過與上游油氣田、下游重點用戶溝通協調,有效減少管道停輸次數,降低能量消耗,實現了管網的安全運行和輸送計劃的完成。
調控中心還積極探索節能管理新方式、新方法,分析油氣管道能耗數據,及時采取有效降耗措施。今年2月,調控中心發現某管道輸氣損耗率增大,便立即組織計量核查和輸損分析,查明問題癥結后,隨即開展計量設備檢查,有效遏制了連續虧氣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