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能源的未來并為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
新能源主要包括煤層氣、油頁巖、油砂、頁巖氣、可燃冰、煤制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風能、太陽能、地熱等。學術界對“新能源”一詞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者認為,新能源主要是指非常規油氣資源,相對于傳統油氣資源,稱之為新能源也有其道理。但有的學者認為新能源主要是指植物制油、太陽能電池、氫能、海洋能、風能等。
非常規油氣資源(新能源)已經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全球非常規油產量超過7500萬噸,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已超過1800億方。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也十分豐富,油頁巖、油砂、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等非常規能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煤層氣總資源量36.8萬億立方米,頁巖油資源量476億噸,油砂油地質資源量為59.7億噸。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石油就在煤層氣、油砂礦、油頁巖、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果,為大規模開展非常規業務奠定了基礎。近年來中國石油煤層氣開發已取得實質性進展,2008年可基本配套建成了年產xx億立方米井口生產能力。
在中國石油登記的礦權區內,擁有煤層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占國內60%。近年來,在沁水等3個盆地獲得三級地質儲量3500億立方米,鉆煤層氣井1000口,其中包括多分支水平井50口,截止到2007年底,煤層氣產能達x億立方米,預計到2010年,規劃產能將達到15億立方米。同時,國內規模最大的30億立方米煤層氣處理廠正在建設中,預計可在十月底具備投產的條件。此外,中國石油還建成了全國最先進的煤層氣實驗室,擁有煤層水力壓裂、繩索取心、煤層氣快速解吸等3項國家專利技術。
全國油砂礦地質資源量為59.7億噸,可采資源量22.58億噸,位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東部盆地,而且油砂品質比較好。近幾年中國石油系統總結了我國油砂成礦類型和成礦特點,提出了油砂“三型三控”的富集成礦特征和四種形成機制。總結出“四步遞進優選法”,優選出我國油砂十個有利勘探目標和五個有利開采目標。10個有利勘探目標共控制油砂資源量近4.4億噸,是目前油砂勘探開發最現實的區域。新疆的風城、紅山嘴、白堿灘、黑油山和內蒙古的包楞是目前我國油砂最富集、開采最有利目標。甩開鉆探,風城油砂儲量鉆探取得大發現。風城區塊油砂油儲量規模超億噸。風城地區油砂為白堊系和侏羅系,油砂厚度大,最大單層厚度達80.09米,總厚度達110米,含油率高,最高達21.07%,橫向分布較穩定,埋藏淺,頂深最淺16米,是目前國內發現厚度最大、品質最好的油砂礦,控制+預測儲量達11843×104t。
重大技術的持續攻關,使油砂水洗工藝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分離溫度及藥劑用量雙降低,實現大幅度節能降耗。新型復合水洗配方使油砂分離溫度由85℃降低為80℃,藥劑用量由5%以上降低到4%以下,降低20%,分離時間由40分鐘縮短為20分鐘。不但提高分離速度,而且節能降耗明顯。
中國油頁巖資源豐富,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表明,全國油頁巖資源量達7199億噸,折合頁巖油為476億噸,位居世界第二,主要集中在東部、青藏和中部地區。其中含油率為5~10 %的頁巖油資源量占182億噸,含油率大于10 %的頁巖油資源量占140億噸,遠比國內已經發現的天然石油的儲量要多。
中國石油油頁巖資源主要集中在吉林、大慶和西北三個地區,頁巖油總資源量達222億噸,占全國頁巖油地質資源總量的46.6%。在大慶柳樹河盆地獲頁巖油探明儲量300萬噸。全面開展大慶柳樹河油頁巖的干餾評價,提出走小顆粒干餾工藝路線。設計了日處理200噸的油頁巖水平旋轉高效干餾工藝,為小顆粒固體礦物干餾提油開辟了新的工藝路線。解決了國內傳統干餾工藝存在原料利用率低、出油率低、處理量小、環保問題難解決等許多問題。研發了系列分析測試裝備、配套了油頁巖專業實驗室,已經形成油頁巖的干餾測試與分析評價技術以及油頁巖原位開采室內模擬實驗技術,為中國石油新能源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打好了基礎。
2003年中國石油建成了年產30萬噸的吉林燃料乙醇廠,通過兩次擴能,目前產能已達到50萬噸。并即將完成對河南天冠集團增資擴股的工作。同時建成了乙醇汽油銷售網絡,在吉林、山東等9省共建成乙醇汽油調配中心88座,改造加油站5777座,累計銷售乙醇汽油1100萬噸,占全國乙醇汽油年總銷量的55%。
按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中國石油大力推進非糧燃料乙醇項目,目前已完成了四川、云南、重慶、山東、江蘇等5省(市)以非糧為原料,共計年產6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的可研報告編制工作。中國石油分別與國家林業局在四川、云南等12個省份,種植了小桐子、黃連木、文冠果和光皮樹等四個樹種。計劃到2010年,建成600萬畝能源作物基地和年產20萬噸生物柴油裝置。現已投資5億元人民幣,建成了215萬畝原料林基地。同時,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中國石油投資3億元與國家林業局共同發起,創立了中國綠色碳基金。截至2007年底,已在北京、廣東等6個省(市)建設4萬畝碳匯林。
中國石油遼寧凌海等4個目標風電場建立了5座70米測風塔,遼河油田建成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示范工程;在西藏雙湖、海南臨高分別建成了80、25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照明示范工程,并開發了太陽能照明燈等產品30余種;初步評價了渤海灣、松遼等盆地60個地熱田資源熱能總量折合標煤700億噸,地熱先導性試驗已在輸油、伴熱等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大慶油田、華北油田在地熱利用方面走在前面。應該積極支持和充分肯定大慶油田、華北油田所做的工作。
中國石油經過近年不懈努力,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部分非常規油氣地質理論和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是,在非常規能源的勘探開發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攻關的理論技術難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步伐。加快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是保障我國能源可持續供給的戰略舉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
中國是世界能源生產及消費大國,開發利用非常規油氣資源已成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十項重點措施中,提出要努力優化能源結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陸續出臺了針對包括煤層氣在內的非常規產業發展的財稅扶持政策。
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業務產業起步晚,規模小,與國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國內外能源集團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地方企業也紛紛參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競爭激烈。在非常規油氣資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將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一是非常規能源資源的勘探程度較低,需要加大資源評價力度;二是非常規油氣資源部分關鍵技術需要持續攻關;三是環境保護對非常規油氣資源業務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非常規油氣資源業務投入大,周期長,經濟效益短期內難以體現。
目前,在國家能源宏觀政策指導下,中國石油發揮資源、技術、市場和資金優勢,積極推進煤層氣規模開發,穩步發展生物能源,不斷加強油頁巖、頁巖氣、油砂等非常規資源評價,密切跟蹤天然氣水合物等的最新進展,其戰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石油依存度,提高新能源的比例和自主技術開發的比率,革新創造,最終實現向低炭素社會的轉變,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創造能源的未來并為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
中國石油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投資100億元(公開的秘密),形成新能源生產能力300萬噸油當量,其中煤層氣占全國的40%,頁巖油和油砂油產量占全國20%。其中:煤層氣 將形成15億立方米生產能力,建成與西氣東輸管道相連的30億立方米外輸管道;獲得中聯煤權益產能5億立方米;完成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的煤層氣資源評價。燃料乙醇 形成產能130萬噸,其中非糧能源作物乙醇項目7個,產能75萬噸;同時,開展秸桿制乙醇的科技攻關。生物柴油 建設600萬畝生物柴油能源作物基地;建設生物柴油工業化裝置;建成國內第一個以小桐子為原料的年產6萬噸生物柴油工業化示范工程。
中國石油礦權區1000米深度以內的油頁巖資源評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建成年產3萬噸頁巖油先導試驗基地,完成松遼盆地油頁巖原位開采試驗。油砂 完成準噶爾等盆地500米深度以內的油砂資源評價;在西北建成年產1萬噸油砂油露天開采示范工程,開展油砂開采、分離及油砂油處理技術研究。其他業務 如地熱、太陽能和風能也在積極推進,可燃冰、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跟蹤研究。
發展新能源業務,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石油將在我國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并通過國際間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走低成本開發的技術道路,穩步推進新能源業務又好又快的發展!總的目標應是“創造能源的未來并為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