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貸款換石油”談判陡現波折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11-14 財經網 關注度:0]
摘要: 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發言人11月12日稱,中俄貸款換石油談判已經暫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集團)方面稱,雙方在貸款利率和貸款擔保上未能達成共識,但仍希望在11月25日前完成合同。
10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
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發言人11月12日稱,中俄“貸款換石油”談判已經暫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集團)方面稱,雙方在貸款利率和貸款擔保上未能達成共識,但仍希望在11月25日前完成合同。
10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俄羅斯期間,與俄羅斯總理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簽署了《關于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關于斯科沃羅季諾至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的原則協議》等能源領域合作文件。據報道,中國有可能向俄羅斯企業提供200億美元到250億美元的貸款,換取20年從俄羅斯進口3億噸原油的合同。
不過,俄羅斯《生意人》報道稱,由于中國政府新近出臺了人民幣4萬億元投資擴大內需的政策,中方銀行在確定融資渠道方面出現了困難,因此要求提高貸款利率。中方在談判中提出,貸款利率應為同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掛鉤的浮動利率。此外,中方還要求俄方為貸款提供包括保證對華石油供應量,以及獲得俄羅斯油田開發許可等多種形式的擔保。
對此說法,中石油集團一位高層管理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承認,利率和價格是現在談判的核心問題。不過,他強調,石油供應保證是必需的,貸款必須要以長期石油貿易合同作為保障和前提,貸款利率也應該是資本市場的公允利率,“現在按市場化利率能拿出錢來已經是不容易了”。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中石油集團前資源局局長李國玉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中俄簽訂貸款換石油框架協議之后,國內業界人士和專家的確存在一些憂慮。
據李國玉介紹,俄方要求,將每年1500萬噸管道供油用于供給中俄東方石化(天津)公司。中俄東方石化(天津)公司是中俄2007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中石油集團占股51%,俄羅斯石油公司占股49%。一些中方人士認為這一要求不合理。
《東北亞油氣》作家、牛津能源研究所韓裔高級研究員白根旭也在日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大慶同大連之間早已建有管線,太平洋管道中國支線建成后,中石油集團完全可以直接將俄羅斯原油輸送到大連石化,供給東北三省的工業。四年前,中俄也簽有60億美元換取5年內4840萬噸鐵路供油的協議,當時協議對煉油渠道并無強制要求。
此外,一些中方人士還擔心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石油產業上游開發不足,短期內無法實現每年1500萬噸管道供油的承諾;而從西伯利亞西部油田調撥又勢必增加成本。
“所以,中國要求俄羅斯為貸款提供保證供應量的擔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李國玉說。
中石油集團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關于斯科沃羅季諾至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的原則協議》之后,在“細節”的解釋口徑上存在偏差。
俄羅斯方面透露,商業合同將在11月25日前準備完畢,2009年3月1日前正式簽署。俄羅斯副總理謝欽還透露中方已答應年底向俄羅斯石油公司提供50億美元的先期貸款以應急。
按照中石油集團官方網站的說法,今年年內就能簽署正式合同;除了中國境內合資建設煉化企業的一體化合作項目,中俄雙方還將“繼續深化在俄羅斯境內合資勘探開發”。
但是,據路偉律師事務所駐莫斯科咨詢師Maria Baeva向《財經》記者介紹,俄羅斯向來將原油和天然氣產業視作國家戰略產業,境外投資限制的門檻十分之高。即使是中海油服去年計劃收購非戰略產業的油田服務企業——TNK-BP下屬子公司STU——的控股權,也遭到了普京政府的阻攔。
李國玉認為,中俄十幾年能源合作談判,主要是談管道供油供氣;要在俄羅斯境內獲得勘探開發權,難度非常之大。
各方信息顯示,中俄除了在油價和貸款利率等商業合同細節上需要進一步的談判和妥協,也試圖在對方的上游開采權和下游市場份額上取得突破。目前的談判暫停很可能是策略性的,而非原則性協議的崩潰。
中石油集團內部人士也表示:“有了長期貿易合同,(中俄)又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又有前面60億美元的操作模式,應該問題不大。”據其分析,俄羅斯對貸款利率的不滿,也不排除是策略性的。
俄中經貿合作中心總裁謝爾蓋•薩納科耶夫12日表示,最終合同文本的準備工作仍在進行。他認為,俄方在談判中維護自己的利益,中方是困難的談判對手,但這不意味著無法達成一致。他表示,實踐經驗證明,雙方最終將達成協議。
曾作為中國駐俄外交官、多次參與中俄原油管道談判的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也在日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之所以對此次合作充滿信心,是因為這次談判不僅是兩國公司間的商業談判,更有政府介入。“兩國政府出面協調,具有政府保障,因而前景看好。”和振偉說。
“不過,俄方也應該做出一定讓步。”上述中石油集團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