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建設工程處科技創新紀實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3-06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從長慶油田建設工程處2月14日召開的第八屆科技大會上獲悉:2008年,這個處1項工法被推薦參評國家級工法,1項專利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工法獲省部級工法(Ⅱ級工法),2項工程分獲石油優質工程金質獎和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1項QC小組成果獲...
從長慶油田建設工程處2月14日召開的第八屆科技大會上獲悉:2008年,這個處1項工法被推薦參評國家級工法,1項專利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工法獲省部級工法(Ⅱ級工法),2項工程分獲石油優質工程金質獎和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1項QC小組成果獲石油工業質量管理小組成果一等獎,2項工法獲得交通運輸部工法(Ⅱ級工法),科技成果豐碩。
面對近年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外協難度逐年加大等不利因素,長慶建設工程處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把依靠科技創新作為增強企業實力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效途徑,突出強調向科技創新求速度、求質量、求效益,走出了一條科技興企的發展之路。
全力攻克施工難題
長慶建設工程處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激活了科技創新的內核。
科研開發與項目生產相結合。面對幾大產業的不同技術領域和橫跨10省區幾十個項目點多面廣的實際,這個處堅持將科研開發融入到項目施工中,用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在5萬立方米儲罐和10萬立方米儲罐的制作過程中,由儲罐項目組負責人、技術員、各作業組長等組成的“科技攻關小組”,解決了員工由于第一次使用自動橫焊機對焊絲伸出的長度、焊槍角度、電流強度等關鍵參數掌握不準的技術難題,使焊縫拍片合格率從77.4%上升到97.6%。同時,員工們還掌握了“添加碎焊絲埋弧自動焊”、“藥芯焊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等一系列新技術,為今后同類工程的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相結合。這個處堅持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主要手段,在深入學習同行業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施工實際開發自有特色技術。通過技術人員的鉆研和努力,先后形成了“水墜法”、“圍堰導流法”、“穿越沉管法”、“大口徑管線流水作業工法”等一大批獲得集團公司、油田公司科技進步獎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為企業贏得市場獨有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技術攻關與全員創新相結合。這個處突出關鍵技術領域和瓶頸技術的攻關,針對行業前沿技術,以“課題負責人”為主組成科研小組,通過企校聯合進行攻關,實現資源共享。與此同時,鼓勵全員創新,一些一線員工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創新了對施工具有極大推動作用的施工方法和設備。2006年在米脂氣田山區段施工中形成的“懸索運管”,2008年59歲的焊工王創民在西氣東輸二線建設中成功研制焊件直立橫向自動切割機使工效提高50%等,就是員工創新的成果。
加快成果轉化與應用
近年來,長慶建設工程處形成了大型儲罐的建造技術、雙管同溝敷設施工工藝、大型火炬塔架的制作安裝及吊裝技術、瀝青混凝土拌和站燃油系統節能技術改造、氣田場站模塊化和標準化設計與施工配套技術、蘇里格氣田地面施工技術創新與集成、特殊地區油氣管道施工技術集成以及大口徑長輸管道全自動焊接工藝技術等10多項新技術,僅2008年就形成了油田場站“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配套技術,掌握了管道大壁厚窄間隙全自動焊接技術,形成了一套具有蘇里格氣田特色的沙漠公路施工技術以及大型儲罐建造技術研究成果。這些分布在管道安裝、焊接、儲罐、公路施工等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在為施工中掃清技術障礙、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儲備了豐富的技術資源。
在蘇里格氣田開發過程中,為適應長慶快速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油氣田地面產能建設工程技術服務水平,由這個處施工中心牽頭成立課題小組,在蘇里格區塊就近建立試驗基地,對“氣田標準化、模塊化施工”的施工課題展開研究。經過為期6個月的實踐、總結、應用,這種大量引入了平行作業、依靠先進技術將土建、安裝、調試等工序進行深度交叉的施工模式,在蘇里格氣田集氣站的施工中,使焊口的一次合格率從92%提高到96%,工藝安裝施工工期比原來縮短10天,模塊化工藝預配率較以前提高了50%,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真正實現了集氣站建設效率、質量雙提高,安全風險、綜合成本雙降低的“兩提高,兩降低”目標。
長慶建設工程處集上下之力、傾全員之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企業施工產值從2006年的13億元、2007年的15億元到2008年突破17億元,實現了連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