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采研院開窗側鉆技術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7-10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面對油水井套管變形損壞日趨嚴重的實際,華北油田采油工藝研究院創新思維,攻堅克難,積極開展老井開窗側鉆技術攻關,著力破解工藝難題。到7月2日,華北油田今年已成功實施永11X1、岔76—17、阿31—440X等6口井小井眼開窗側鉆施工,取得...
面對油水井套管變形損壞日趨嚴重的實際,華北油田采油工藝研究院創新思維,攻堅克難,積極開展老井開窗側鉆技術攻關,著力破解工藝難題。到7月2日,華北油田今年已成功實施永11X1、岔76—17、阿31—440X等6口井小井眼開窗側鉆施工,取得良好效果,年內還將完成開窗側鉆施工作業近20口。
套變套損是指由于注水井套管工作環境不斷惡化,所受負載不斷增加,造成套管出現不同程度變形損壞。近年來,華北油田油水井套變套損現象日趨嚴重,套變套損井以每年80至100口的速度快速遞增,由于套損而停產或帶病生產的油水井也日益增多。目前,油田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停井數2688口,待大修套變套損井796口,占油水井總數10.96%,每年影響原油產量25.5萬噸,影響注水量107.8萬立方米,造成經濟損失4.7億元。
套損井治理周期長、成本高、修復率低,不僅影響油水井單井正常生產,甚至使油藏或區塊整體“控水增油”措施難以有效實施。為破解這一制約油田整體開發水平的“瓶頸”,華北采研院打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傳統思維定式,瞄準套變套損井治理滯后這個采油工藝技術“短板”,通過對國內外套變套損井治理技術對比分析和優選,最終找到老井開窗側鉆這一解決問題的“金鑰匙”,隨之,“小井眼套管開窗側鉆提速工藝研究與應用”立項,并全力開展技術攻關。
該技術集高精度定向鉆井、小井眼裸眼測井、小間隙固井、復雜多次完井于一體,利用特殊工具和工藝在已下套管的油水井某一特定深度開窗,并從此窗口側鉆出一定的距離,形成新的井眼,然后下尾管固井,開采地下原油,不僅可以有效規避大修、難修或無法大修帶來的損失,還能以低于新鉆井30%以上的投資成本鉆開油層,重新完井,并充分挖掘老油藏目的層潛力。
針對油田地質構造現狀,華北采研院分區塊對比論證,查找影響華北油田老井開窗側鉆技術的難點和薄弱環節,全面分析近年來油田完成的30多口開窗側鉆井,對油田各區塊近千口套損套變井數據資料詳細整理,經過統計論證,優選出具備開窗側鉆條件的400余口井,在此基礎上,制定開窗側鉆技術初步規劃,完成老井開窗側鉆設計方案。
據有關部門介紹,按每年完成老井開窗側鉆50口井計算,可實現年增油2.2萬噸。該技術還可望帶動油田相應產業鏈快速升級,大幅提高綜合技術服務水平,打造具有油田特色的專有技術和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