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加熱降黏工藝節稀油增稠油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2-26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近日,塔河油田采油二廠在稠油TH10107CH井上實施井筒電加熱工藝,日增油4.2噸,減少摻稀用油21.9噸,節約稀油率近30%。
降低稠油黏度,使地層里的稠油能順利舉升到地面,是稠油開發生產的必須條件。稠油生產單位嘗試過各...
近日,塔河油田采油二廠在稠油TH10107CH井上實施井筒電加熱工藝,日增油4.2噸,減少摻稀用油21.9噸,節約稀油率近30%。
降低稠油黏度,使地層里的稠油能順利舉升到地面,是稠油開發生產的必須條件。稠油生產單位嘗試過各種降黏工藝技術,在特定時間和條件下,有的降黏技術可能不適合,沒有效果,但有的技術工藝組合后應用,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塔河采油二廠在稠油井實施電加熱配合摻稀工藝技術就是這種組合應用的新典范。
從單獨使用電加熱工藝到電加熱配合摻稀降黏工藝
在塔河油田開發初期,采油二廠技術人員根據稠油黏度對溫度的敏感性,先后采用電熱吊桿、電纜加熱等一系列國內外稠油電加熱開采工藝技術,但因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在5400米~6500米,原油黏度大,當時的電加熱工藝技術下深達不到原始稠油拐點深度,且試驗中出現電加熱工藝設備漏電“擊穿”事件,均未取得很好效果。后來,技術人員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首創以稀油為降黏介質的降黏方式,即摻稀降黏工藝技術,增加六、十、十二區稠油區塊動用地質儲量2.52億噸。
隨著塔河油田十區、十二區等超稠油區塊開發速度的加快,稠油占西北油田分公司總產量的比例越來越大,采油二廠摻稀井產量占到全廠產量的90%,稀油資源嚴重短缺,成為制約該廠高效開發的瓶頸,為尋求其他有效的降黏開采工藝,該廠技術人員在電加熱工藝技術進行進一步應用和引進。
2009年5月,該廠分別采用自控溫電熱帶加熱技術和空心抽油桿電加熱技術,在5口井進行電加熱配合摻稀降黏工藝試驗,取得明顯效果。
尋求結合點,電加熱摻稀工藝讓稠油“熱”黏度“降”
稠油的黏度對溫度十分敏感。電加熱配合摻稀降黏工藝技術就是向地層稠油中摻入一定量稀油,使其相混相溶,同時再利用電加熱設備將井筒中的稠油加熱和保溫,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動性,達到增產增效目的。
從目前5口井進行電加熱配合摻稀降黏工藝試驗結果看,只要克服油井拐點深度和產出混合產液過大的兩個瓶頸限制,井溫都有所升高,摻稀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
為使該工藝取得良好效果,在選井和具體實施過程中,該廠總結摻稀自噴井注采比大于0.5,電加熱下深在原始稠油拐點深度,反摻正采時加熱提溫效果好于正摻反采,機抽井抽油桿加熱為泵下加熱效果好,根據不同產液能力,選定不同功率的電加熱設備。
TK725井對應拐點深度為680米。應用空心抽油桿電加熱技術后,加熱桿下深到2010米,摻稀量由原來每天25.7噸下降為每天12.9噸,節約稀油率達46.68%。
電加熱配合摻稀降黏技術,不需要增加特殊作業設備裝置。電加熱的電纜護套采用無縫鋼管,具有高抗拉強度,可在原油開采惡劣環境中運行,較常規電纜加熱工作壽命長,并且全套設備可以多井次重復使用,一次投資多次收益。隨著試驗研究的深入,該工藝技術將朝著更深的加熱深度和更稠的油井應用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