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探區對勘探開發技術的需求分析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3-11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從東部老油田、西部油田、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發展3個方面,分析了地質目標特點和中國石化對勘探開發技術的需求。
中國石化是我國三大能源公司之一,勘探開發區塊遍及我國的東部、西部、南方和海域地區,資源基礎較雄厚,勘探開發領域較廣[...
從東部老油田、西部油田、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發展3個方面,分析了地質目標特點和中國石化對勘探開發技術的需求。
中國石化是我國三大能源公司之一,勘探開發區塊遍及我國的東部、西部、南方和海域地區,資源基礎較雄厚,勘探開發領域較廣[1]。經過50年的發展,增儲上產的主力地區——東部油田勘探開發已進入“壯年期”,勘探開發難度將進一步加大;新區——西部及南方地區勘探開發程度還較低,資源潛力大,是資源發展的接替地區。
中國石化1998年重組以來大力實施資源發展戰略,“十五”、“十一五”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了很大發展,油氣探明儲量快速增加,可采儲量持續增長,資源基礎進一步加強,形成了東部老油田產量穩定、西部油田快速增儲上產、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從公司可持續發展來看,資源仍是影響中國石化上游發展的瓶頸,其中有效勘探技術對大目標的識別與鉆探、老油田深度開發技術以及天然氣開發技術的應用已成為解決資源瓶頸的主要問題,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分析中國石化勘探開發技術需求,對繼續推進資源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1 石油勘探開發對工程技術的需求
1.1 實現東部產量穩定所存在的地質問題及對工程技術的需求
勘探上,東部老區包括渤海灣、南襄、江漢、蘇北盆地及松南地區中國石化所屬區塊,隨著勘探發展、勘探對象越來越復雜,保持儲量增長難度進一步加大[2]。一是勘探對象正在發生明顯變化,隱蔽型油氣藏比例顯著提高,近兩年隱蔽型油氣藏已經占到東部新增探明儲量的2/3以上;二是隨著各盆地主力層系探明程度不斷提高,勘探目的層不得不向中深層轉移,新的勘探目標深度加大;三是由于儲層厚度減薄、目的層不斷加深,以及巖性、地層油藏的比例增大,低滲透油氣藏探明儲量比例升高。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工程技術問題。
實現東部硬穩定的關鍵勘探技術需求是要發展完善以高分辨率地震為主導的勘探關鍵技術。要充分發展以提高分辨率為主導的地震采集、處理、解釋一體化技術,使地震資料分辨率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10—15Hz,能識別8—10米的儲層;精細落實斷點,能刻畫面積小于0.5甚至0.3平方千米的復雜小斷塊。要深入開展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建立適合隱蔽圈閉識別描述方法和解釋方法。在井筒技術方面,要進一步發展完善提高單井產量為目的的大位移、多目標以及分支井鉆井技術,要對薄互層水平井鉆井技術攻關,完善保護油氣層的鉆井與鉆井液技術系列;完善以發現、判識油氣層為目的的錄井、測井技術系列和以解放油氣層為目的的先進測試技術。]
開發上,實現東部硬穩定,不僅需要可靠的動用儲量保證,也需要老區的開發對象的深度挖潛。但是由于新動用儲量品位降低、老區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潛難度增大,工程技術的發展對硬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新區產能建設轉向低位儲量開發,鉆井工程技術、壓裂改造技術需求將向更深層次發展[3]。首先是鉆井下程技術。水平井、分支井等復雜結構井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低品位油藏高效建產的需求,近年來水平井技術的發展與擴大在新區建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開發對象的復雜化,水平井技術有待進一步發展。針對薄油層(小于0.5米)的地質導向水平鉆井軌跡控制、多分支水平井分段壓裂等能否滿足低品位油藏開發要求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攻關的問題。從需求的角度看,東部油區砂礫巖體和灘壩砂等低—特低滲油藏已達億噸級規模,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儲量增長的主體,水平井技術發展與規模化應用是高效開發該類油藏的主體技術。其次是壓力改造技術。常規的壓裂技術已經不適應未來復雜開發對象的要求[4],稠油儲量、深層低滲透油藏的開發對壓裂技術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大幅度提高該類油藏產能和采收率的主要手段是壓裂,水平井壓裂及配套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薄差層開發的需要,針對不同類型油藏壓裂液、高強度支撐劑方面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攻關;在壓裂方式上,不同類型井的分段壓裂需要進一步發展。
東部老區,目前近50多億噸的老區已動用儲量的“二次開發”,亟待工程技術的大幅度提高。一方面是鉆井工程技術完全的進步要滿足剩余油挖潛設計方案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面對千變萬化的地下油藏,分類型和對象的鉆井技術需要發展;二是與鉆井類型相配套的壓裂技術需要深化,油層保護技術、最大限度提高產能技術等成為精細、高效開發油藏的重點工程技術。
1.2 實現西部快速增儲上產所存在的地質問題及對工程技術的需求
西部資源主要分布在塔河油田、大牛地氣田勘探開發區和塔中、巴楚、準中、準西、鄂南等以勘探發現為主的新區塊。油氣藏類型多樣,主要為碳酸鹽巖大型不整合古巖溶油氣藏,同時在準噶爾、鄂爾多斯盆地發育大面積地層巖性油氣藏[5]。勘探上制約西部快速上產的關鍵問題是,除塔河油田儲量不斷擴大外,新區突破大場面形勢不明朗,關鍵是可上鉆的儲備圈閉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均為大型疊合盆地,經歷多次改造,油氣生成、聚集及富集規律的認識存在不確定性;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圈閉識別及儲層預測技術仍存在不適應性,三大盆地地貌條件復雜(山地、沙漠、黃土塬)制約了地震資料品質與精度,加大了圈閉識別和儲層預測的難度。同時,油氣層識別及儲層改造技術仍需完善,特別是低孔低滲油氣層的識別技術和壓裂、酸化等儲層改造技術、水平井技術制約了勘探重大發現的進程。
具體需求上,塔中—塔河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碳酸鹽巖孔、縫、洞巖溶以及礁灘相帶的儲層預測問題,需要立足三維地震資料發展儲層預測技術。巴麥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目前地震資料品質基本能控制大的構造格局,但復雜高陡構造發育帶成像問題仍未解決,重點要優化觀測系統和開展復雜高陡構造成像處理技術攻關。準中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該區以隱蔽油藏為主,儲層薄、埋深大,隱蔽圈閉的識別與評價技術未攻克,需要進一步提高地震資料的分辨率,同時要開展在精細構造解釋、高精度層序地層學指導下的高精度的隱蔽圈閉的識別與描述技術研究。天山南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天山南屬復雜地表地區,地震速度變化復雜,圈閉落實難度大,需要高信噪比資料,要提高構造成像精度。鄂南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該區為典型的隱蔽油藏,儲層薄、橫向變化快,隱蔽圈閉的識別與評價技術未攻克,需要攻克黃土塬地震技術難關。
從鉆井等工程工藝角度上,需要的技術是:碳酸鹽巖油氣藏深井鉆井技術,山前復雜構造及壓力條件防斜打直技術,準噶爾盆地腹部低孔低滲油氣層水平井鉆井及測井評價技術,碳酸巖儲層測井評價技術,低滲透碎屑巖油氣藏儲層保護與改造技術。
開發方面,西部碳酸鹽巖油藏如何提高建產率、采收率,重質稠油油藏開發降粘工藝等是目前解決油藏高效開發的最重要需求。西部碳酸鹽巖油藏高效開發是世界級難題,建產率不高、采收率低是目前現狀,但是工程技術的發展有效推動了該類油藏的效益開發。超深井鉆井技術、深層壓裂改造技術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隨著開發的逐步深入,進一步提高油井產能、提高采收率需要工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不同縫洞體的連通效率,對超深水平井、側鉆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堵水技術等需求越來越高。在采油工藝上,隨著12區超稠油油藏投入開發,井同降粘、高效舉升工藝等已成為提高油藏整體開發效果的重要手段,工藝技術的突破將極大提高油藏采收率。
2 天然氣勘探開發大發展對工程技術的需求
目前天然氣勘探開發主要領域包括四川盆地川東北地區中組合,川東及川東南地區下組合,川西坳陷陸相(四川盆地上組合),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和松南深層,氣藏類型主要為碳酸鹽巖礁灘相孔、洞、縫氣藏(川東北、川東),低滲透碎屑巖巖性氣藏(川西、鄂北)和火山巖氣藏(松南深層)。南方天然氣勘探開發區地表、地下條件復雜,氣藏儲層復雜、類型多樣,埋藏深度大。其中對有效儲層的預測、多壓力系統超深井優快鉆井和致密砂巖儲層改造技術,是制約天然氣勘探開發大發展的主要技術問題[6]。
具體需求上,川東北地區主要技術難點是長興—飛仙關組礁灘相優質儲層分布的非均質性強,對有效儲層的預測及深埋、高含硫問題,需要在復雜山地和碳酸鹽巖裸露區提高地震資料品質的地震采集與處理技術和超深井優快鉆井技術及碳酸鹽巖儲層改造技術。川西孝泉—新場—合興場深層和大邑深層為典型裂縫型致密儲層氣藏,需要裂縫型致密儲層氣藏的預測技術、深井優快鉆井技術和針對巖石致密、裂縫發育、高溫高壓的儲層保護與改造技術。松南深層氣藏營城組、火石嶺組火山巖儲層橫向厚度和巖性巖相變化大,火山巖地層成層性差,需要儲層預測與評價技術。鄂北低滲透大面積巖性氣藏開發需要發展提高裸露面積水平井技術。
天然氣開發方面,新區開發對象難度大、老區開發的復雜化,針對低滲氣田和超深井砂巖、碳酸鹽巖提高單井產能的進攻性技術還沒取得重大突破[7]。儲層預測和含油氣性預測技術、水平井和分支井等鉆井技術、壓裂和酸壓等儲層改造技術亟待突破性進展。致密氣藏、深層裂縫性氣藏解除污染難度大,作業過程中如何有效保護儲層、解除污染面臨嚴峻挑戰。
綜上,1)中國石化具有東部老油田產量穩定、西部油田快速增儲上產、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要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目前的勘探開發技術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2)東部老油田面臨的勘探開發對象越來越隱蔽,儲量品質越來越差,關鍵的勘探開發技術需求,一是隱蔽目標地震識別技術,二是復雜巖性油氣藏勘探開發技術[8],三是低品位難采儲量開發技術。3)西部油田地表地下地質條件均比較復雜,地質目標對碳酸鹽巖縫、洞巖溶油氣藏勘探開發、低滲透大面積地層巖性油氣藏勘探開發、山前復雜構造帶油氣藏勘探技術提出了需求。4)天然氣勘探開發目標總體表現為氣藏儲層復雜、類型多樣,埋藏深度大,儲層致密,非均質強等特點。關鍵的勘探開發技術需求,一是有效儲層的預測技術,多壓力系統超深井優快鉆井,致密砂巖儲層、碳酸鹽巖儲層改造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