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劍:海洋石油裝備-支撐海油工業的平臺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4-01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總經理金曉劍在cippe2010的演講
金曉劍: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首先感謝行業在2009年給中海油的整個建設和生產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在這兒,一并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我今...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總經理金曉劍在cippe2010的演講
金曉劍: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首先感謝行業在2009年給中海油的整個建設和生產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在這兒,一并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海洋石油裝備和設施 支撐海洋石油工業的平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今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將要生成5000萬噸的原油,所以我們把這28年來在裝備和設施上的一些情況,給所有的與會代表和行業的各界做一個介紹,未來我們將怎么做,也跟大家有一個溝通。
我們總是在講海洋石油工業是高風險的行業,大家可以看得到,這些災害,自然環境,也可以看得到這個行業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因為每次我們都講,所以我會非常快地把這些PPT略過去,所有進入到海洋工業以后,原來的裝備都不能用了,全部要重新改造。由于我們是這樣一種狀態,我們始終要講的就是高風險、高投入、高科技。講“三高”不是為了要說明這個行業怎么樣,主要是我們自己要記住我們面對的是什么。第二,我們對裝備、對設施的要求是什么。這是其中的一條,這條船已經投入生產了,它的高度比現在北京最高的樓還要高,當然高科技,也不用太多說明,未來這方面更加會成為高科技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第二,目前我們主要的一些開發模式。大家可以看得到,這張圖上是一個半陸半海的,我們生產在海上,集輸在岸上。另外全部在海上的,就是所有的生產、處理、外輸都是在海上的,這是帶儲油設施的平臺。另外就是我們用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進行儲存和集輸。在開發當中,主要針對自然環境的風險,工業條件就是各個行業如材料、裝備、管理以及投資這樣一些風險,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相關的在海上從事生產一定有爭端和環境問題。這還不是今年的冰,今年的冰比這個嚴重得多,這是對我們海上平臺的威脅,當然臺風對我們每年都有很大的威脅,在2009年,兩個大的風暴對我們的生產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小的問題,但是花費是非常大的。
當然,我們現在很快要進入的領域或者現在已經正在進入的領域就是深水,深水當中,我們將面臨更多的風險,除了剛才說的那些風險以外。比如在海底的長距離的流動,在海底低溫情況下的輸送,以及在大陸坡這些管線、生產設施,可能要在大陸坡或者越過大陸坡,會帶來大量的問題。另外造成其他的一些堵塞,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到了深海以后,投入將會更大,我們經過目前的測算和初步運行的情況來看,在深海,基本上的投資和成本已經跟淺水相比,大概增加了5-10倍,同時作為深海來說,一些高科技的東西,我們看得就更加清楚了。更多的不可能由人來完成,必須完全由機器人來完成,同時控制和電力輸送、運力輸送,都要通過臍帶纜的東西來輸送,這也是全球的高科技。
盡管我們面臨了那么高的成本和投入,但是原油賣的價錢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可靠性,這就是裝備和設施最重要的兩個方向,既然是高的投入,我們一定要考慮高的穩定性、高的可靠性和高的效率。這就是我們說的,這個行業要想抵御高風險,必須在裝備設施和科技上有更大的投入,但是更大的投入就要承擔更大的商業風險,這樣高的商業風險和高投入、高科技的繼承,就是我們管理和存在的價值。大家也都知道過去我們剛到海上的時候,想法就是在海上做一塊陸地進行石油開發,當然這種想法現在看來已經是過去時了。
經過28年的發展,剛才是28年前的樣子,28年以前,現在我們看到這些資產的積累和生產的積累,這是前面的一個簡單的概述。
第二部分主要是把我們主要的設施和能力建設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張圖,我們經過多少個臺階發展到了今天,我們形成了幾個主要的板塊,除了上游油氣作為核心業務的板塊以外,專業服務、后勤支持,這幾年我們又發展了一些新的板塊,一個就是液化天然氣和發電,主要是清潔能源這一塊,另外就是下游的煉油和銷售,再就是金融服務這一塊。28年來,銷售收入增長了500多倍,年均特別是近幾年增長得特別快,總資產也增長得非常快,超過5000億。我們也形成了上游的設施,主要就是海上的油氣田的平臺設施,大概國內160多座,海外也是150多座,浮式生產儲油輪17條,國內也有了12個陸地終端,海底管線馬上要超過5000公里,海外也有了100億美金以上的投資了,當然現在還在繼續增加。05年在海外也實現了841萬噸的油當量,09年全球500強排名在318位,進步也是非常快的,同時非常有幸的是,在美國商業周刊獲得了全球最佳企業排名,這也是國內的企業第一次進去。我們看這些年走過來,我們是從灘涂逐步走到近岸、走到大陸架,下一步向大陸架外,進入大陸坡和進入深海。
另外我們也看得到,我們從完全地引進消化到逐步的集成,到逐步加大自己的創新,產能是在不斷提升,都是比較大的臺階。我們進入的水域也越來越深,現在在大陸架內300米,我們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說,我們主要形成的這些設施都是圍繞著在中國近海大陸架300米水深以內的油田目標來做的,海上設施現在主要是以鋼結構為主,摩擦樁為基礎,上面就是一些設施。這些設施一共占了我們產量的85%以上,另外我們四分之三的油產量是在海上直接進行處理和集輸的,也就是浮式生產儲油輪模式,除了少數的上岸以外。
隨著產量的增加,這些裝備也在不斷增加,這是近10年來,我們在海上安裝的海上固定設施,就是導管架和組塊,這是每年裝的數量,09年達到最大數量,安裝導管架和組塊都超過了25座。海底管線去年也是建設量最大的,僅去年就鋪設了700多公里。剛才說的是海上支撐我們主要生產的設施,下面是想簡單地把儲油和集輸設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從86年,23年前開始,第一次使用舊船,用舊油輪改造的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87年在上海自己自己和研發了渤海一號。現在這個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作業水深已經從10米到300米,這個范圍都可以覆蓋,海域從冰區到臺風高發區,儲油能力已經發展到30萬噸,也就是說1000萬噸的油田只需要一條船在那兒進行處理和集輸,現在也成為了世界上擁有這種裝置最多的公司之一。當然我們也解決了大型浮式船潛水設計的問題,冰區的抗冰問題、倘臺風的問題、超稠油的問題,同時也帶動了國內造船和機電材料這些行業。這張圖就是我們按照年限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輪的圖,近幾年比較多一些,特別是噸位也比較大。我們不但建設,也把一些油田開發完了之后的設施進行再利用,就是這些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再利用,用得最多的已經是第三次了,就是20年前建的那一條。海洋工程船,主要是施工船這一塊,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大家可以看得到,特別是在本世紀初,從2000年以后建造的一些船舶都是比較大型化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施工、建設也越來越趨于大型化,現在最大的能夠一次吊7500噸這樣的浮吊,鋪管已經到了60寸,可以鋪到1.5米的直徑,這些是施工船舶在這些年形成的裝備。
從這些年來看,這些都是我們的主力船舶。這是我們正在建造的一條深水鋪管的起重船,這條船200多米長,目前這條船正在江蘇榮盛。這樣一條船,目前正在建設,這是現在建設的實際的狀況,這個船已經合籠,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將會在2011年初出來,投入到深海的鋪管作業中。另外就是物探船、勘察船,特別是三維的船,目前近纜數也在增加。測井裝備上,通過自主研發,現在全系列的,已經能夠建設了,目前這一領域已經進入到了可以跟像哈利巴頓、貝克休斯可以并列的水平。
另外就是固定式的鉆機和修井機的發展。這張表是我們在1966-1976年建設的老的鉆井平臺。當時主要是把陸地的裝備搬上去,總體看,在前面的年限當中,這些裝備建設都比較少,特別是到了90年代以后,這些裝備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多,不管是修井機數量還是模塊鉆機的數量,我們把階段分了一下,特別是在這些年,從90年代以來,到這10幾年,特別是近幾年,鉆井和修井機制造廠都有深切感受,當然這只是國內用的,不包括出口,能力分布上,從時間和重量上也有一個簡單的分布,國產化量越來越大,基本上原來做的,大家可以看得到線是平的了,現在全部都是國內的。
移動式鉆井平臺的發展走得也比較快,雖然我們在1973年第一次用移動鉆井來改變近海鉆井的這條路子,我們在80年代初,從近岸開始向近海走,這是用半井式的平臺,同時適應開發,我們把這個平臺從過去的槽口式改成了懸臂式,鉆井效率成倍提高,另外深水的自升式,本世紀初開始的自升式的建造,這樣的建造在這個水深也可以實現高速高效,當然更重要的是,動力定位的實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系泊模式。這是整個移動式鉆井裝備的一張分布圖,這個座標是年限,這個座標是水深,當然我們也稍微表示了一下,上個世紀80年代,這些裝備基本上都具備了,中間出現了一個比較低潮的時期,跨過這個世紀以后,我們可以看到從建造的和并購的來看,也是相當大的數量,包括水深,從過去的100寸左右,現在到了10000寸,就是3000米水深,這是750米水深的,也都在建造當中。當然,這條船,我們可以看得到,這是目前正在上海外高橋建設的3000米水深的鉆井船。這條船將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完成,下一步將在南通館進行打井。這是上一個月,從船廠出塢的情況,后面把設備進行連接、調試,把井架裝起來,這個大概要花半年左右的時間,然后還有差不多近半年時間進行調試,這條船就可以投入使用。另外還有其他的支持船舶,這樣的船現在數量也不少,自己擁有的就有90多條,還在外面租了七八十條,來支持油田生產。
應該說,這些裝備支撐了我們整個5千萬噸的發展,也仰仗著國內外各家包括國內的這些制造商們一起,大家都在這當中分享過一些成果,未來的五年,咱們主要的建設將還是在近海大陸架,但是同時,我們也在深水,就是在大陸坡和坡底,也會有一些深水的油氣田逐步建成,因為現在有一些發現。同時我們淺水的設備,隨著不斷使用和不斷提升它的能力,效率會不斷提高,我們也初步有一個估計,可能會有20%的淺水設備的能力會逐步進入到國際市場去服務,同時我們建造的這些場地也會有40%左右的場地的建設能力,會向國際的區域,為他們執行建設的任務,國際深水建設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淺水方面,下一步主要裝備的發展方向一是淺水的高效率安裝設備搶修和維修的設備,這一塊過去我們主要是以新建來提升產能,今后在淺水部分,這些油田很多已經超過20年了,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主要要能夠有快速反應、快速檢修,能夠保證它的生產能力。第二個就是一些井下的工具,怎么能夠保證單井產量維持在比較高水平的一些工具和設備。同時有一些針對稠油的設備,當然海洋的稠油開發和陸上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必須要求單井產能非常高,達不到就不行,另外不能太大,太大就沒地方放。
另外是一些淺水區域,可能今后維修量會越來越大,一些維修的支持和生活支持的設施要求會越來越高。由于海上開發油田越來越多,互相之間連成片以后就需要一些獨立的平臺,過去我們都是綜合性的平臺,可能今后會需要一些獨立的平臺,比如水處理的平臺、電站的平臺或者跟海上風能配合的輸變電平臺等等,另外大型海底管網和電纜輸送的相應的設備,我想這主要是淺水部分在這方面的需求。
深海主要突出在勘探勘察的設備,另外鉆井和鉆井支持的設備,另外主要是一些專業的鋪設設備包括鋪纜、鋪管、水下機器人、水下的一些安放設施等等這樣的專門設備。大量設備要放在1000-2000米深的海底,所以需要大量這樣的專業設備,當然還有一些包括生活在內的儲存和處理的設備,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水下的設備,就是把一些采油的設施和處理的裝備都移到海底去,進行水下控制,另外就是立管。今后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是大型化,一個是專業化的東西。同時生產設施都不能著地,只有希望的設施在水底,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在水底的東西,今后到那個地方就看到一條船,沒有看出來太多東西,但是可能產量會比較高。(小片)最后,我們把這個片子簡單播放一下。看得到的這個地方是去年已經投產的油氣田,已經到了大陸架的邊上,目前物探都是多纜的,這是我們正在做的12纜的船。今后更多都是水下機器人在工作。這些都是去年建造的東西,另外這些東西太重了,也吊不動了,我們通過浮拖法,實際上就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把它安裝上去。下一步我們要安裝的,去年安裝了3個將近一萬噸的,在未來幾年,像這樣的安裝的話,要到兩萬多噸。這是深海的終端處理廠目前正在做的,今后的油氣就是通過先集后輸,上來再處理、再加壓,然后再送到岸上這樣的模式。它的控制系統都是在這個平臺上面,70多公里以外進行控制。
在前面的20多年當中,我們走過了第一個成長期,28年來,大家一起把一個陌生的行業逐漸地打造成了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個行業,我們今后應該向著更遠更高去走,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到十年,我們會有一些新的裝備建設,也希望在這當中能夠誕生一些裝備制造業非常優秀的企業,大家一起走向世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