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部長尤里?特魯特涅夫9月21日對媒體說,俄羅斯自然資源部計劃在北極現有自然保護區基礎上再新建兩個國家公園和3個自然保護區,包括在熊島建立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楚科奇自治區興建“中央楚克奇”國家公園、“堪達拉克什”和“泰梅爾”自然保護區。9月22~23日,由俄羅斯地理學會組織的“國際北極論壇”在莫斯科舉行。這次會議戴著“國際”的帽子,實際上只是環北極國家的內部討論會,但由于冰蓋融化讓這一地區的油氣資源可采性大增,這個主題為“北極:對話之地”的論壇還是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的科學家、環保人士和政府北極問題特使300多人。
在早前的8月23日,加拿大總理哈珀開展了對北極地區為期5天的巡游,并親臨代號為“納努克行動”的年度軍事演習現場。哈珀明確表示,加拿大將致力于保護其在北極地區的主權。自2006年哈珀上任以來,其北極之旅已成為一年一度的宣示加拿大主權之旅。
俄羅斯此舉與哈珀的北極之行,使沉寂多日的北極再起波瀾。
或將影響世界經濟版圖
北極地區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里。據地質學家估計,北冰洋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當于目前世界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的25%。保守估計,該地區潛在的可采石油儲量在1000億~2000億桶,天然氣可采儲量在50萬億~80萬億立方米。
由于資源豐富,北極地區戰略地位得以迅速提升。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凍結了各國對南極主權的爭奪,關于北極的問題目前還沒有類似的條約。近年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丹麥等都在對北極積極測量,以便找到支持其領土主權的證據。造成領土之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源之爭,有專家分析說,加拿大和美國都在積極將北極的能源推向世界。北冰洋沿岸各國中,俄羅斯區域內的天然氣資源最為密集,開發這部分能源將會強化俄羅斯已經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沒有各國默契的配合,會增加北冰洋各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度。
全球變暖使北極這個人跡罕至的處女地露出冰山一角,該地蘊藏的巨大油氣、礦產和漁業等資源開始引起世界各國的垂涎。北冰洋周邊國家都在緊鑼密鼓地對北極地區進行實地勘探和考察,證明這片海洋國土屬于自己,都想把自己的海洋專屬經濟區劃得盡可能大。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要實現各國的妥協,其難度之大可以想象。
俄羅斯搶先機致摩擦升級
早在2007年8月中旬,俄羅斯進行了代號為“北極―2007”的深海考察行動。俄羅斯科考隊率先將一面鈦合金制造的國旗豎立在北極海床上,旨在為將來可能的爭端搶占先機,也標志著資源爭奪戰打響,有評論稱其拉開“新一輪北極圈地運動”的帷幕。
俄羅斯此舉受到美國、挪威和加拿大等國的強烈譴責和抗議。當時的加拿大外交事務部長彼馬凱甚至憤怒地表示:現在已經不是15世紀,你不能只靠一面旗子就占領一塊領土。
在這次高調的插旗行動后,俄羅斯開始通過立法,加快對北極地區能源的開采進程。2008年7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頒布了盡快開發北極的法令。同年9月,俄通過《2020年前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原則及遠景規劃》,提出將“北極地區作為保障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基地”。2009年3月27日,俄羅斯安全委員會發表北極戰略規劃,宣布將組建一支北極部隊,以維護俄方在北極的核心利益,并明確提出,在2011年至2015年,俄羅斯將完成俄在北極地區的邊界確認,確保實現“俄羅斯在北極能源資源開發和運輸方面的競爭優勢”。
目前,俄羅斯已將北極地區視為21世紀的能源基地,其他國家對這塊大蛋糕焉有不心動之理。由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于任何國家,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國際海域。
國際北極論壇召開前一周,俄羅斯一改過去的強勢姿態,與挪威化解了40多年的北極領土之爭。論壇上,俄羅斯總理普京更是發出讓西方媒體感到意外的言論,表示以往關于北極終有一戰的預測都是無稽之談,所有的爭端都能夠本著合作的精神通過談判得以解決。過去寸土不讓的俄羅斯突然變得不那么強硬,讓近年來被炒來炒去的北極問題出現了少有的平靜,但“第二個中東”的多極化競爭恐怕不會因此而趨于平和。
普京表示,北極地區極為豐富的油氣資源確實引發了各國對其濃厚的地緣政治興趣,但強調所有國家對這一地區的領土訴求應依照聯合國法規執行,北極應當是一個和平和合作的地區。對于近來頗為吃香的北極戰爭論,普京認為這些聳人聽聞的猜測缺乏依據,俄羅斯正高度關注事態發展并會做出負責的判斷,但所有爭端能夠本著合作的精神通過談判的方式得以解決。普京還特意提到俄羅斯前不久與挪威對巴倫支海與北冰洋爭議海域劃界簽署條約,認為就是一個在爭議地區進行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