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對中挪石油大單“挑刺”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12-15 人民網-《環球時報》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與挪威兩國因為劉曉波被授予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而關系緊張,但美英等國媒體13日報道說,中挪兩國眼下是政冷經熱,尤其是中國沒放棄與挪威在石油開發上的合作。一名中國專家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挪兩國公司的合作是正常的商業...
中國與挪威兩國因為劉曉波被授予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而關系緊張,但美英等國媒體13日報道說,中挪兩國眼下是“政冷經熱”,尤其是中國沒放棄與挪威在石油開發上的合作。一名中國專家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挪兩國公司的合作是正常的商業合作,西方媒體沒有必要將不相干的事情泛政治化。
“美國在線”網站13日以“中國怠慢挪威,但不怠慢挪威石油”為題報道說,就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的當天,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長期石油鉆探合同。根據這份為期5年的合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于2011年年中開始,在挪威大陸架環境惡劣的水域使用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國最先進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雖然還沒有公布上述交易的價值,但據估計將達數億美元。
“美國在線”評論說,中挪兩國在石油領域上的握手,并不能遮住中西方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13日,有3名聯合國人權律師表示,目前已經收到20多份與中國有關的人權問題案例。這3人分別是人權辯護律師瑪格麗特·塞克加,人權自由保護及推動特別代表弗蘭克·拉若以及艾爾·哈迪索爾。他們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包括劉曉波在內的被押政治犯。
《金融時報》早前引述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挪威前首相亞格蘭的話說,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劉曉波不是針對中國,“這個獎是為了表彰中國那些堅持普世人權的人們,敦促中國以一種更為開放的態度來看待批評。”但“美國在線”報道說,中國還是毫不客氣地延期與挪威方面的貿易會談,取消兩國高級別代表的見面,以及勸說他國不要出席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
英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說,盡管劉曉波獲獎受到中國的嚴厲譴責和抵制,但從這次兩國石油項目的合作上看,挪威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似乎并沒有受影響。而《華爾街日報》則報道說,這次石油合作與諾獎“撞期”只是巧合。因為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包租了兩座石油鉆井平臺以供在同一水域的鉆井作業使用,其中一座期限為3年,合同價值為4.21億美元,另一座期限為4年,合同價值為3.94億美元。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負責鉆探及生產業務的高級副總裁湯姆·德里耶在該公司網站公布的一份公告中指出,上述合同確保了鉆井平臺市場在未來的必要產能,對此該公司感到高興;并稱,在2011年時,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將有助于維持挪威大陸架上的可持續鉆探活動。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勇也表示,感謝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信任。
雖然西方媒體對中挪兩家公司的合作給予關注,不過,挪威主要媒體14日并沒有太多相關的報道,它們報道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斯德哥爾摩連環爆炸案和維基解密事件。
對于兩國公司的合作,一名了解中國石油產業的中國專家表示,這完全是一些美國媒體故意將不相干的事情聯系在一起,進行泛政治化的炒作。這家中國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一家從事油田服務的上市公司,這次合作也完全是該公司對外拓展業務的正常商業行為,而且中挪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是長期的,和政治沒有任何關系。
對中挪關系的關注也延續到外交部發言人姜瑜14日的記者會上。她在回答關于挪威國家廣播電視臺網站為什么在中國被屏蔽的問題時表示,中國的網絡是開放的,也是依法管理的。中國網民已超過4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政府致力于促進互聯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