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油市熱。12月20日,由于歐洲及美國東北部的寒冷天氣推高燃料需求,國際油價全面上漲。截至收盤時,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92.74美元。
隨著困擾歐美的寒冷天氣將繼續并有可能向亞洲中東部蔓延,各大機構紛紛預估燃料需求將增加。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發布的2010年最后一個月度報告中,再次調高明年直至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估。
IEA報告指出,12月初便襲擊北半球的寒冷天氣和全球石油需求上漲同時拉動了原油價格,今年第三季度油價已經在近期升至近兩年來最高點,達到每桶90美元。不過,由于發達國家經濟將出現結構性下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減速,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可能放緩。
這份報告預估,今年全球每日平均石油需求量將增加約250萬桶,至8740萬桶,比上月報告的預測數字多出約13萬桶,這也是近30年來的第二高年增幅。IEA預估明年日均需求量將增加130萬桶,達到每日約8880萬桶,較上月預測高出26萬桶。
IEA在報告中提到,由于全球石油需求遠較預期中更為強勁,歐佩克“可能會因價格漲勢持續不止,而在新的一年面臨提升市場供應量的壓力”。不過歐佩克官員日前表示,不會僅因市場炒作就增加產量,即便油價上漲到每桶100美元也如此。近日,歐佩克發布的月度報告僅將201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上調16萬桶至8711萬桶,比IEA預測日產量少100多萬桶。同時,歐佩克稱維持本組織的計劃產量不變。
11月,全球石油供應量每日增加40萬桶,主要來自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和巴西等非歐佩克國家。IEA報告預測,2010年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量大概維持在每日5280萬桶,而2011年可達到每日5340萬桶。
IEA在報告中表示,中國石油需求數據與其他指標保持一致,預示其經濟正面臨過熱風險。不僅僅是GDP增速繼續保持在10%的高位,而且通脹也在節節攀升。初步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石油表觀需求同比增長12.6%,主要是受到對政府將關閉部分小型火電廠的預期,而大量使用小型柴油發電機的影響。
IEA還表示,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通脹高達4.4%,若不采取措施治理通脹將令國內民眾的擔憂加重。
對于IEA的報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表示,國際能源署每次發布的報告信息量很大,但由于其立場基本上是站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國家觀察全球能源問題,不同地區的受眾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對此應理性分析。
對于全球石油需求的持續增加,高盛集團在近期發布的2011年大宗商品展望報告中稱,隨著全球原油需求增至接近歷史高點,預計國際原油價格2011年下半年前突破每桶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