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今年要求工程技術服務企業要在技術等方面進行革命性轉變。集團公司專門安排資金,由科技管理部和工程技術分公司共同組織,加快進行膨脹管套損井修復技術的工業化推廣。該項目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裝備所組織,鉆井工程研究院、大慶油田公司、遼河油田公司、大港油田公司和華北油田公司等單位共同參加。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已在國內11家油田的450口井應用此項技術,最長加固井段達150.7米,最大工作溫度在350攝氏度以上,最深作業深度超3300米。無論從應用數量,還是主要技術指標,中國石油膨脹管套損井修復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膨脹管套損井修復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投入少和見效快等特點,對原油增產效果明顯,與傳統工藝相比,在條件合適的區域,成本可節約70%,時間縮短80%。
它的工藝原理是:對套損井段進行整形或磨銑處理后,用油管將膨脹管管柱下至需要補貼修復的井段。在地面用高壓泵向油管內打壓。膨脹管發射腔內壓力達到一定數值后,膨脹錐推動油管與油管一起上行,當膨脹錐上行距離超過膨脹管柱長度時,油套連通,泵壓下降,膨脹管完成膨脹,且緊貼于基礎套管內壁,達到錨定、密封與修復要求。然后起出油管、鉆通膨脹管柱下絲堵,完成修復。
2000年開始,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裝備所跟蹤膨脹管技術,2001年立項。經過兩年的研究,到2003年年底,這個裝備所相繼在管材、膨脹錐、發射腔、密封懸掛和套管補貼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中取得突破,2003年11月首次在大慶油田的兩口井現場施工應用,并獲得成功,當時,膨脹套管補貼最大長度為9米。2004年至2005年,裝備所又將膨脹螺紋技術列為重點技術,攻關重點多段膨脹管的螺紋連接、螺紋密封技術。經過1年零5個月的研究攻關與室內和現場模擬試驗,在2005年5月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12月12日和2006年1月分別在華北油田采油四廠和五廠進行了兩口井的現場施工服務。
“十二五”期間,膨脹管套損井修復技術的研究方向是膨脹管的等徑鑲嵌,向“等直徑井眼鉆井”方向邁進,為進一步降低鉆井成本尋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