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新
21世紀是海洋開發的時代早已成為全球共識。而遠在古羅馬的昌盛時期,人們就開始關注海洋這片藍色的水域,若干世紀以來,列強的藍色圈地運動從未停息。然而,人們能觸及的僅僅是海面和有限深度的海中,海底難以企及。
對陸地資源日益枯竭、對國外石油依存度逐步增加和環境不斷惡化的中國來說,將目光瞄準海洋,是一項影響深遠的戰略選擇。海洋中的許多寶藏都在海底深處,這對人類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海洋工程特別是深海工程是人類向海洋要資源、要空間的物質平臺。
石油和天然氣仍是未來世界很長一段時間內能源消費的主要來源。而目前陸地油氣資源探明率70%以上,海洋油氣資源探明率僅30%左右。據劍橋能源咨詢公司統計,2009年海洋石油產量占全球石油總產量的33%,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升至35%。尋求資源獨立和開發技術水平的逐年提升,使油氣資源開發從陸地轉向海洋、淺海轉向深海成必然趨勢,油氣資源開發將由淺海到深海。因此,我國要把握深海石油開發機遇,致力推動發展深海工程。
“石油供應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全球采油量峰值可能達到約為每天1億桶,2015年為滿足能源需求而需要增加的產能是每天3000-4500萬桶油當量。”Hallin Marine公司集團業務總監Darren Morgan不久前在2010亞太海洋油氣作業與開發論壇上表示,隨著現有油田量的不斷減少,在高油價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石油公司已走向深海,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將迎來大好良機,亞洲和西非作為新興市場在深海油氣方面也將會有顯著增長,這將給參與深海作業的公司帶來了深海大開發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據國際能源署預計,在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石油需求將大幅增長,至2030年石油需求量將達到每天1.18億桶。對于深海工程而言,水深75米以上深海油井開發數量一直保持著增長的趨勢,2011年全球計劃建造的水深200米以上的海上油田也將繼續保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