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3月16日發布報告認為,如果油價上漲時間過長或漲幅過大,必然會沖擊到全球經濟的增長動能。
報告稱,目前石油市場的狀態是需求強勁,但供給風險日增,突發性地緣政治事件或供給沖擊造成油價暫時性沖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即使不論地緣政治和供給缺口風險,油市供給吃緊的問題也已延續了一整年,預計今年仍將持續緊張,最多只會在進入二季度時,因季節性緣故而稍微舒緩。而未來若油價仍持續居高不下,必然會因侵蝕消費需求而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
分析師從三個方面考察高油價影響認為,從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率兩項指標看,新興市場的通脹風險早在糧食和能源價格此輪大漲之前就已存在,未來隨著補貼政策的漸次出爐,必然會加重相關經濟體的財政負擔,其中,馬來西亞和印度在此方面的風險正逐漸升高。從經濟增長率敏感度方面看,各經濟體表現大體一致,開放程度高的經濟體,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受到的沖擊更大。從經常賬戶敏感度方面看,南非因受制于石油仰賴進口,當油價高漲時,會受到極大沖擊,但較為有利的是當地煤礦蘊藏豐富,因此煤價和油價的關聯性可在這方面有效地發揮作用。中國、韓國和印度在這方面同樣是大輸家,但受到的沖擊規模比南非小,新加坡和臺灣也無法避免受到沖擊,還好這兩個經濟體應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高油價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