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的油價運行區間已經遠高于海上采油的成本,石油公司正加大對海上采油的投入;另外全球65%以上的海洋鉆井平臺已經需要更新和替換,替換需求助推海工裝備的發展。海工配套設備占海工裝備行業價值鏈的55%,是海工裝備中最有潛力的板塊。
海上油氣田開發潛力巨大
據統計,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占全球總資源量的34%,2009年,海洋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3%,海洋天然氣產量占全球的31%,海上油氣開發已經成為全球油氣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全球陸上石油探明率已經達到70%以上,而海上石油探明率僅為34%,尚處于勘探早期階段,因此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近10年發現的超過1億噸儲量的大型油氣田中,海洋油氣占到60%,其中一半是在水深500米以上的深海;在歐洲,巨型規模以上的油氣田已經全部位于海洋上。由于深海油氣勘探仍處于初級階段,未來更多的油氣開發將走向更深的海域。
根據最新一輪(2003-2008)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顯示:我國石油遠景資源量1086億噸、地質資源量765億噸、可采資源量212億噸。其中,陸地石油遠景資源量934億噸、地質資源量658億噸、可采資源量183億噸;近海石油遠景資源量152億噸、地質資源量107億噸、可采資源量29億噸,占石油遠景資源量比例約為14%。盡管海洋資源量巨大,但是目前由于深?辈杉夹g未達到要求,以及海軍實力薄弱等原因,我國仍以近海石油勘采為主,90%以上的海上石油產量來自淺海。
現階段中國海洋石油主要采自渤海、東海、黃海等海域,對于南海的油田開發程度很低,究其原因就是中國在深海采油方面的技術力量過于薄弱,而南海地區油田普遍屬于深海油田,并且洋流復雜,不易開采。然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已經在南海海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多次侵犯我國南海主權。因此我國亟待加大深海油氣田開發的投入。
海工裝備行業特色鮮明
我們認為,海洋工程不同于其他大部分行業,有著自己十分獨特的行業特性,而了解這個行業的特性對于選取正確的投資對象以及評價目標公司的發展潛力都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海工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行業內的公司必須要有全球性的布局和視野,但是海工行業本質上是保守的,客戶對于圈內的玩家十分認同,但是新進入者很難打進圈子里;另外,海工行業競爭的重點在于產品技術以及集成能力;最后,海工行業是一個高度規范化的行業,符合行業標準對于企業走進國際市場十分關鍵。
從全球的深海鉆井平臺分布來看,巴西、美國(墨西哥灣)和西非的安哥拉、尼日利亞的深海油田占據全球的75%以上,是全球深海鉆井平臺需求最大的地區。另外,從全球海洋石油的分布看,我國的海上石油和海上天然氣儲量都不多,中國的深海油氣田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小于5%。
因此,海洋工程行業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一個海工企業需要在全球做到有影響力,絕對不能僅僅以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為目標,打進國際市場才是公司做大做強的關鍵。
海洋工程雖然已經經過多年的發展,但發展的側重點是工程技術的提升而非產量的擴張。截止至2010年8月,全球鉆井類設備的保有量僅僅為736座,生產類設備保有量只有287臺;2008年是全球油價高漲的一年,但是全球鉆井船的新接訂單只有19艘,半潛式鉆井平臺1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31座?梢姾Q蠊こ萄b備并不是一個量產的行業。
然而,海洋工程所新接的每一個訂單金額都十分龐大。自升式平臺的造價一般為1-1.5億美元,第六代半潛式平臺的造價為5-8億美元,鉆井船造價一般在5億美元以上,FPSO的造價在10億美元以上。因此每一個訂單都會對海工企業當年的盈利造成很大的影響。而技術以及系統集成能力是公司能否取得新訂單的決定因素,公司競爭力的最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