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銀裝素裹的老工業基地沈陽,中國首臺長輸管道20MW級電驅
壓縮機組成套設備順利出廠,開始進入現場。加上此前成功研制的30MW級燃驅壓縮機組和高壓大口徑全焊接球閥,天然氣長輸管道三大關鍵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這類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12月6日下午,國家能源局在沈鼓集團舉行天然氣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成果匯報會暨合同簽署及電驅壓縮機組出廠儀式。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廖永遠出席并講話。遼寧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許衛國出席。
壓縮機組被譽為長輸管道的“心臟”。受技術因素制約,一直以來國內天然氣管道所用大功率壓縮機組全部依靠進口。為徹底扭轉這一局面,在國家能源局組織協調下,中國石油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組成研發團隊,2009年開始相關設備國產化研制工作。其中,中國石油是項目具體實施的牽頭單位。
廖永遠在講話中指出,關鍵設備國產化是工業自立與民族自強的必由之路,而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國石油在用的大功率燃驅壓縮機組、電驅壓縮機組和大口徑閥門等主要依靠進口,一旦供貨和零配件受到限制,工程建設和安全運行就得不到保障,甚至危及國民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大量使用國外關鍵設備,購置和維修費用過高,加上國外供貨周期長,專業技術服務不及時和不方便,一旦維修保養跟不上,就會嚴重影響天然氣大動脈的正常運營。我們可以從國外購買到需要的產品,但永遠購買不到想要的核心技術。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必須下定決心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走國產化之路。
廖永遠指出,中國石油歷來注重關鍵技術與裝備的自主創新和國產化工作,先后在
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分別實現X70鋼管、X80鋼管的國產化。尤其是西二線4900公里X80鋼管的應用,標志著我國長輸管道制造能力和建設能力跨入世界領跑者之列。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工作啟動以來,中國石油專門設立重大科技專項,采取“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模式,借鑒國際同類產品的研發經驗,開展聯合攻關,努力確保實現國產化目標。今后,我們將會繼續按照國家能源局的總體部署,齊心協力,認真協調好西二線東段壓氣站國產化機組及后續工程建設,全面做好機組的工業性應用試驗考核,盡快圓滿完成關鍵設備國產化相關研制任務。
張國寶在講話中指出,繼續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的發展,要應用好積累的一些好做法和好經驗。一是重大裝備研制技術難度高、前期投入大和制造周期長,首臺(套)的應用推廣難度大,需要政府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協調制造單位和用戶單位的意見,組織國內一流制造企業合作研制,特別是要落實自主化依托工程,解決首臺(套)自主化設備進入市場等問題。二是需要爭取用戶單位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依托項目建設,推進制造企業、業主和科研單位的聯合攻關,加速國產化步伐。三是各級地方政府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堅定不移推動國產化,積極為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2月6日上午,國家能源局組織了20MW級電驅壓縮機組成套設備新產品出廠鑒定,由17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這套設備達到研制合同要求,同意通過新產品出廠鑒定。
匯報會上,西氣東輸管道公司代表中國石油與主要產品研發單位,就電驅和燃驅壓縮機組簽訂現場工業性試驗有償使用訂貨合同。國家能源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石油總部機關有關部門和各相關單位,以及設備生產企業和沈陽市有關負責同志等150余人參加匯報會。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