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加石油合作具有戰略代表意義
哈珀來訪之際,中加石油合作可謂“一拍即合”。但細究之下,中加石油合作從意向框架到最終落實,還需闖過大資金投入、高開采輸送成本和嚴格審批門檻三道關。
近年來,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節節攀高,中東等地的動蕩局勢亦使中國的油源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中國原油供應安全深受考驗,擴大石油進口渠道、分散石油進口風險已成為共識。加強與加拿大石油貿易合作符合中國長期利益。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中國自1993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當年依存度為6%;之后該數據不斷飆升,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警戒線,2011年則攀升至56.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有專家預測,2013年,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和非洲,但這些地區地緣政治復雜,部分國家政治局勢動蕩,嚴重威脅了中國的石油進口安全。
根據統計,自2012年1月起,由于在石油合同條款上出現爭端,中國逐步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目前平均日進口量幾乎比2011年平均日進口量減少一半。另一大供應地南蘇丹也于2011年7月宣布獨立,并停止石油生產。中投顧問分析認為,伊朗和蘇丹原油進口渠道受阻,意味著中國將出現約平均日54.5萬桶的供應缺口,這相當于中國原油日進口量的10%。
另一方面,在
油價高企的背景下,加拿大全球儲量第一的
油砂資源正日益顯示出經濟效益和開發潛力。統計顯示,目前加拿大油砂產油量每日可達100萬桶。在其已探明的
石油儲量中,有超過97%存在油砂之中,已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及委內瑞拉,可能高達3150億桶。據加方估計,到2025年其石油日產量有望提高到370萬桶。
同時,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下,加拿大也意欲為其原油等大宗商品尋找市場。加拿大政府高層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也顯示,其正在謀求與美國能源合作之外的新突破。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加石油貿易合作主要集中在油砂領域。作為一種
非常規油氣資源,油砂的開采成本較傳統原油開采要高。只有當油價維持在一定高位時,油砂才具有經濟效益,但相比其他資源而言仍然相對較貴。
此外,由于資源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的反對,以及加拿大較為嚴格的審批條件等,與加拿大企業洽談商業合作的門檻在升高,難度和復雜性也在加大。
“目前完全從經濟角度而言,加拿大的油砂不見得很有吸引力。不過,也不能單純從效益角度論事。作為一種潛在的油氣資源,加強中加石油貿易合作可以說是一種長期、戰略性的打算。”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說道。
“與加拿大進行石油貿易合作,對中國原油進口多元化當然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投入的成本。”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大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能源合作是一個長期性問題,涉及資金量也很大,需要做好具體研究。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