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水力壓裂技術已被廣泛用于開采那些對于傳統技術來說難度過大、成本過高的天然氣礦和油礦。
然而,最近一些公司正在試驗一種更加先進的方法——利用一種能夠通過食用煤炭來生產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的細菌,將原本不可開采的煤礦轉化為天然氣礦。
據了解,許多煤礦都含有大量甲烷。近年來,一些研究者發現,這些甲烷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食煤細菌制造的,同時研究者還發現了讓這些微生物制造更多甲烷的方法。
美國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JulioFriedmann表示,雖然利用細菌生產天然氣的想法并不新穎,但近幾年,這項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例如,研究者們探明了不同細菌協同消化煤炭、生產甲烷的機理,同時解決了這些細菌需要生長在何種煤層環境,依靠何種營養物質,以及如何抑制其他種類細菌生長等問題。
“該技術將創造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JulioFriedmann說。
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盧卡技術公司,是利用此項技術的先行者之一。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BobCavnar表示,基于研究者的成果并借助DNA測序技術,他們能夠迅速在煤層中對細菌進行取樣、鑒別,并獲知這些細菌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過去,完成這些工作需要三個月時間,但現在3天之內我就能知道煤層中細菌的種類;14天之內,就知道如何來培養它們。”
BobCavnar表示,盡管目前美國天然氣價格處于低迷階段,但因為這項技術是在挖掘現有煤礦的生產潛力,而非開發新的煤礦,所以盧卡技術公司依然能夠取得很高的利潤。
而一家名為“未來能源”的公司則更進一步——他們利用相似的技術,在美國懷俄明州一座原本不含甲烷的煤礦中,生產出了甲烷。這一成果顯示了將原本不可開采的煤礦轉化為天然氣礦的可能性,同時,也意味著這項技術將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中國,天然氣的價格更高,并且相比主要發電燃料——煤炭,天然氣更加清潔。
為此,由未來能源公司建設的技術示范工程已分別在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啟動。
不過,對于這項技術到底能夠制造多少甲烷,Friedmann表示,精確結果很難預計。“需要計算的變量太多。而且,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煤炭儲有國,所以沒人知道這項技術將會使煤炭轉化為多少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