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北元壩地區天然氣資源豐富,儲層圈閉資源量達6000億方以上,該區塊是中國石化繼普光氣田之后天然氣增儲上產的又一重點探區。目前已有10多口井獲得工業氣流,天然氣最高無阻流量達到751×104 m3/d,揭示了元壩氣藏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元壩探區陸相地層硬度高、非均質性強,在上沙溪廟組以淺地層應用成熟的氣體鉆井技術,鉆井速度較快;上沙溪廟組以深的千佛崖、自流井、須家河地層,由于研磨性強、可鉆性極差,雖然采用了不同廠家多種型號的鉆頭和多種鉆井方式,平均機械鉆速仍然難以突破 1.0m/h,成為制約元壩提速的瓶頸。
元壩陸相地層
鉆速瓶頸急需破除
元壩陸相地層埋深平均在4800m左右,砂泥巖交錯、多為硅質膠結、巖性致密、非均質性強,巖石抗壓強度在68.89~148.05MPa之間,巖石內摩擦角為26.65~48.44°,可鉆性級值達5~8級,屬高硬度、高研磨性地層,導致機械鉆速低、鉆井效率低、鉆井周期長。
陸相上沙溪廟組以淺地層應用氣體鉆井技術,平均機械鉆速達到8.82m/h,而下沙溪廟、千佛崖、自流井、須家河組由于地層不穩定,井壁易發生掉快、垮塌現象,導致氣體鉆井無法實施;應用常規鉆井機械鉆速低,平均機械鉆速0.95m/h,單只鉆頭進尺僅57.5m,見表1。地層厚度占全井的20%,但鉆井時間占全井鉆井周期的39%。由此可見,元壩提速的關鍵是實現陸相地層機械鉆速的提高。
但是由于地層研磨性強、可鉆性差,蹩跳鉆嚴重,PDC鉆頭一直未得到推廣應用。為此,引進加拿大阿特拉公司的扭力沖擊器配合PDC鉆頭在陸相地層進行試驗。
扭力沖擊器配合PDC鉆頭
提高鉆速與使用壽命
扭力沖擊器(TorkBuster)是加拿大聯合金剛石公司(United Diamond)和阿特拉公司(Ulterra)合作研發的一種新型工具,主要用于PDC鉆頭的輔助破巖,作為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自2000年提出構想至今已經應用了2100多次,現場應用效果良好。
發展背景 在井下,PDC 鉆頭的運動是極其無序的,包括橫向、縱向和扭向的振動及這幾種振動的組合。井下振動會損壞PDC 切削齒,引起鉆頭壽命縮短;引起的扭矩波動易干擾定向控制和隨鉆測井(LWD)信號,導致井身質量的降低。
為了減弱影響正常鉆井的井下振動,消除鉆頭粘滑現象,研發了扭力沖擊器。它在鉆頭上增加一個額外的扭力方向(旋轉方向)的均勻穩定的高頻沖擊力 (750~1500次/min),改變了PDC鉆頭的運動狀態,相當于每分鐘750~1500次切削地層,大大提高了PDC鉆頭的破巖效率,實現了機械鉆速和使用壽命的顯著提高。
工作優點 配合PDC 鉆頭使用,以沖擊破碎為主,加以旋轉剪切巖層,在保證井身質量的同時提高機械鉆速;將鉆井液的流體能量轉換成扭向的、高頻的、均勻穩定的機械沖擊能量并直接傳遞給 PDC 鉆頭,使鉆頭和井底始終保持連續性;消除鉆頭粘滑現象,減少反沖扭力,有助于提高鉆頭的耐久性,延長鉆頭使用壽命;減弱了鉆柱上的扭力振蕩,從而降低了下部鉆具組合以及鉆桿的疲勞程度。
結構特點 結構合理,純動力機械設計,無電子元器件,無橡膠件;最高耐溫210℃ ,扭轉沖擊頻率可達700~1500次/min;不會產生陽極脈沖;可自帶穩定器,起到防斜作用,保證井身質量;使用時不影響錄井和測井,不會對MWD產生影響;長度0.68~1.2m,可用于不同鉆具組合;可與井下動力鉆具配套使用。
合理選型
應用效果更明顯
扭力沖擊器選擇 針對元壩下沙溪廟、千佛崖組地層研磨性強,常規鉆井機械鉆速低的問題,選擇阿特拉扭力沖擊器在該地層應用,井眼尺寸為Φ311.2mm,對應選擇Φ279mm扭力沖擊器,主要參數見表2。
配合鉆頭的合理選型 下沙溪廟組及以深地層巖性砂、泥巖互層,軟硬變化大,鉆頭使用不穩定;砂巖多為硅質膠結,巖性致密、硬度大、研磨性強、可鉆性級值平均約在 6 級以上,最高8級,巖層可鉆性極差;地層對鉆頭磨損嚴重,鉆頭失效快,單只鉆頭進尺較少。針對地層特點,選擇阿特拉公司的UD513 PDC鉆頭,該鉆頭是專門為配合扭力沖擊器使用而設計,選用抗研磨性強的UTechXTTM PDC 復合片,它用改進的金剛石合成方法制造,通過混合金剛石顆粒大小既能優化抗研磨性,又能優化抗沖擊性。
目的是通過扭力沖擊器改變鉆頭工作方式,將切削地層的扭力最大化并直接作用在鉆頭上,從而提高機械鉆速,減少有危害的鉆頭振動,降低夾層對PDC的影響,使鉆頭可以在井底平穩運作,從而延長鉆頭壽命。鉆井參數設計,見表3。
扭力沖擊器及配合鉆頭使用技術要點 一是入井前準備工作:準備兩個完好的鉆桿濾清器;調整鉆井液性能,維護井壁穩定性,充分循環清潔鉆井液,降低含砂量和固相含量;確保泥漿泵運轉正常,工具工作排量為50~56L/s。二是工具測試及下鉆:工具在鉆臺面進行短測試,排量從20L/s開始至最高排量;下鉆過程避免在套管中大排量開泵循環,盡可能減少套管中開泵時間;若遇阻盡量避免大井段劃眼;下至距離井底10~20m開泵,避免鉆頭直接接觸井底或井底沉砂,防止堵塞水眼,到底之后檢查泵壓、排量,看是否正常,禁止低排量情況下接觸井底。
三是鉆進:造型鉆壓20~40KN,轉速60rpm,造型進尺20cm;正常鉆進鉆壓一般不超過160KN,轉速55~65rpm,在泥巖中或機械鉆速較快地層為可調整至最高90rpm; 根據鉆時快慢,及時觀察、判斷工具和鉆頭情況;觀察返出巖屑,是否有大量掉塊、鐵屑、石英等特殊巖屑,注意觀察鉆井參數;每個單根需及時清理鉆桿濾子。四是起鉆:起到套管鞋和封井器位置,注意提升速度,平穩操作;卸掉工具和鉆頭時同樣避免直接接觸鉆臺面。
YB272井應用情況 YB272井是部署在川東北巴中低緩構造的一口水平開發評價井,設計井深7597m,設計完鉆層位是長興組。為提高三開陸相地層機械鉆速,采用阿特拉扭力沖擊器配合UD513 PDC鉆頭鉆進,同時采用液體欠平衡鉆井工藝,現場共實施3趟鉆進,詳見表4。
鉆具組合:Φ314.1mmUD513PDC鉆頭+Φ279mm扭力沖擊器+浮閥+Φ241.3mm鉆鋌2根+Φ305mm扶正器+Φ241.3mm鉆鋌4根+Φ203.2mm鉆鋌6根+Φ177.8mm鉆鋌×3根+Φ139.7mm斜坡鉆桿。
鉆井參數:鉆壓120~140KN;轉速70rpm;排量51~56L/s;立壓18~19MPa。
從圖4中可以看出,第1趟鉆機械鉆速顯著高于后2趟,主要是由于在上沙溪廟組鉆進,地層可鉆性較好;第2趟鉆由于鉆頭磨損較為嚴重,鉆時逐漸變慢,更換鉆頭后,在第3趟鉆,鉆時顯著加快。另外由于地層軟硬交錯(砂巖和泥巖互層),鉆時變化大,最快鉆時為3min/m,最慢鉆時達到84min/m,尤其是進入下沙溪廟組地層以后,平均2~3m就發生巖性變化,導致鉆時波動更加顯著,對PDC鉆頭的使用和機械鉆速影響很大。
現場共使用2只PDC鉆頭、3套阿特拉扭力沖擊器。實鉆井段為3123.57~3630.08m,總進尺506.51m,純鉆時間225.83小時,平均機械鉆速2.24m/h, 較相鄰井段應用的牙輪鉆頭進尺增加2倍以上,機械鉆速提高1.4倍,表明應用扭力沖擊器配合UD PDC鉆頭,能夠較好的克服地層硬度高、軟硬交錯的影響。
綜合應用指標分析 自2010年在元壩10井成功應用扭力沖擊器提速以后,在元壩地區累計應用已達到9井次,詳見表5。平均單只鉆頭進尺達到151.54m,平均機械鉆速 2.21m/h,同比2009年牙輪鉆頭進尺增加163.55%,機械鉆速提高127.63%,實現了陸相堅硬難鉆地層機械鉆速的重大突破,見表5。
扭力沖擊器配合PDC鉆頭較好的解決了元壩陸相地層常規鉆井機械鉆速低的難題,在提高機械鉆速的同時,延長了鉆頭的使用壽命。
在地面設備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提高排量,避免低轉速且排量不足的情況下發生鉆頭泥包。建議繼續推廣應用扭力沖擊器配合PDC鉆頭鉆井技術,并在下部自流井和須家河組開展試驗,延長工具應用井段,同時加大國產化研究力度,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