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和分支井正越來越多地成為鉆井的主流,但這些類型的井對于石油公司來說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
在磨銑和側鉆時會產生狗腿,由于這個原因,在后續的鉆井過程中,當下入旋轉導向系統、尾管系統和其它井下工具時可能增加施工難度和作業風險。
StarBurst分支井鉆井系統可以一次下井完成一個長窗口的定位、定向、貼緊和磨銑,并延深井眼,小角度的造斜面可以降低側鉆鉆具的彎曲負荷,增強鉆具的使用壽命和提高鉆井效率。
扭矩和阻力會使井眼的打造過程更加復雜,這種局面會對石油公司造成嚴重的成本消耗、時間損失和增大作業風險,尤其是在海上環境下,鉆井時間更長和更加復雜,另外,海上鉆井鉆機費率高,環境損耗大。
套管開窗(從原井眼或主井眼的套管穿出,建立第二個井眼的過程)主要是采用一種造斜工具引導朝向現有套管的一側進行磨銑,接著磨銑出一個出口,然而,在打造分支井時,傳統的造斜工具必須從井眼中收回,重新獲得主井生產,這一過程需要額外的起下作業,增加了作業時間和作業風險,另外,起出造斜工具后,需要用一個彎接頭引導側向尾管進入側鉆井眼,彎接頭仍然留在側鉆井眼的底部,在下入側向尾管期間會產生額外的扭矩和阻力,由于是大位移分支井,扭矩和阻力增加的結果可能導致側向尾管柱下到預定深度面臨更大的挑戰。
節約時間和成本
StarBurst分支井鉆井系統是新改進的再進入鉆井技術,該技術采用了一種空心造斜工具和封隔器裝置,在水平鉆井、尾管下入和尾管懸掛之前進行窗口磨銑,造斜工具的空心設計可以讓它留在井底的適當位置,在尾管下入前不需要將其一次或多次地起出和下入,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無需進行造斜工具的回收和下入也可以使石油公司在井眼鉆完后迅速下入尾管和懸掛尾管,尾管過早卡鉆的可能性會降至最小。
除了時間和起下次數的減少,空心造斜工具還能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造斜點,引導側向尾管通過套管窗口下入井底,不需要彎接頭,因此,減少了扭矩和阻力帶來的麻煩,該技術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降扭減阻工具結合使用,例如:LoTAD 機械減摩系統。
隨著空心造斜工具和封隔器的安裝使用,完成套管開窗,主井眼被完全隔離,在此之后,可以進入側鉆鉆井、下尾管和嘗試進行完井作業;用一只射孔槍一次下井對尾管和造斜工具面進行射孔,重新開始主井眼的生產,射孔槍可以通過油管輸送,也可以通過繩纜輸送;小角度的空心造斜工具面2度相當于傳統造斜工具的3度或更高,提供一個較長的窗口,這會使鉆具、尾管或工具在開窗出口溫和彎曲,降低了可能發生的過度的鉆具彎曲負荷,過度的彎曲負荷可能會導致鉆具損壞、失速和極度摩擦。
最新一代的分支井鉆井系統只需一次下井即可完成對9 5/8"套管的定位、定向、磨銑和開窗,系統的設計主要用于分支井鉆井,但也可用于大位移側鉆井,已經證明,傳統的造斜工具在大位移側鉆井的施工中經常出現問題,最新的技術已經成功地部署在全球60多個作業現場,大約75%的應用是海上鉆井;使用空心造斜工具技術在挪威海域的Gullfaks油田,一口井里分別打造了兩個分支井,這口井最初是在1989年鉆成的,由于擔心地層損害,主井眼不能暴露給鉆井液,所以安裝了一個定時塞,當空心造斜工具下到一個 1372米的測量深度后,通過編程打開定時塞,這個側鉆井眼水平鉆進了6個月,在這之后,空心造斜工具被射孔,主井眼重新恢復生產。
隨后的第二個套管開窗側鉆井是在7"套管中進行的,分支井套管的下入采用了另一種分支井鉆井系統,對于打這個較小直徑的分支井,使用了一個6"過油管鉆井系統鉆進了1097米測量深度的分支井,方向與第一個分支井正好相反,在這之后,下入了5"尾管,并完成了尾管固井,第二個分支井產油效果超出預期,最后,這第二個空心造斜工具也被射了孔,對所有三個油層進行了開采。
設計的空心造斜工具在磨銑、鉆井及油氣開采階段仍然保留在合適的位置,無需起出,節省了起下時間,降低了作業風險,否則,在收回和替換造斜工具作業的過程中可能遭遇風險,發生事故。
組合技術
如果愿意,可以在側鉆井完井后立即進行射孔作業,這樣做有益于井的后續壽命,可以采用繩索輸送或油管輸送的方式進行射孔作業,為石油公司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在射孔過程中,植入在造斜工具內的放射性標記可以準確確定地層深度之間的相互關系。
先進的造斜工具技術和機械減摩工具結合使用,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大位移側鉆井的磨銑開窗效率,也可大大降低作業風險,因為過度的扭矩和阻力使套管開窗變得十分困難,組合工具技術能夠在磨銑、套管下入和工具下入、以及施加所需的重量將工具下到井底的過程中降低扭矩和阻力。
這一方法已被證明在俄羅斯一口陸上大位移井的使用中十分有效,這口井先前鉆出的總測量深度超過7925米,在這種情況下,采用了一個規格類似于空心造斜工具設計的小角度造斜工具和一個水力貼緊器進行開窗側鉆,從7895米的測量深度鉆出了一個8 1/2"的側鉆井。
由于這口井的深度非常深,在最初的570米到4690米之間的鉆具上放置了160個短減摩工具,以確保鉆具充分釋放重量,使造斜工具準確定位,然后,用造斜工具磨穿套管,造斜工具/封隔器裝置幾乎被安裝在接近7925米的位置,磨出了一個5.5米的套管窗,根據計劃第二次磨銑過程中鉆出了一個15米長的井眼,在這之后,在最初3735米到7850米深度的鉆具上裝了150個減摩工具,鉆出了一個8 1/2"井眼,實現了世界最深水平套管的開窗與側鉆。
到目前為止,幾乎一半的空心造斜工具使用在北海,其它大都使用在亞洲,主要是在南中國海和美國的阿拉斯加。
雖然這些造斜工具主要應用于海上鉆井或造價極高的井位,但這種方法可以在老油田的油氣開發中更多地發揮作用,可以在這些油田現有的井里打側鉆井。這樣做可以對油層進行后期開發,增加老油田的邊際產能,彌補產量的不足,提高現有井的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