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機制執行后第4輪計價期第9工作日,國內成品油調價落空幾成定局。“根據我們的測算,今日測算原油現貨均價微幅高于基準價,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幅度小于50元/噸,本次成品油調價落空的可能性極大。”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解釋道,下一個窗口將會在6月。
就在內地美夢落空之際,中石化卻宣布,22日下午2時香港地區降低油價,每升減0.2港元。汽油新價是每升16.56港元,超級汽油新價是每公升 17.55港元。中石化表示,下調價格是因應國際油品價格波動。汽油在香港屬于四類應課稅品之一,每升無鉛汽油稅款為6.06港元。
機制不同標準不一
“說白了,就是兩者之間的定價機制不一樣。”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向羊城晚報記者分析指出,“目前,國內調價由發改委定期發布,各地當地發改委或物價局據此制定相應的零售價格。但香港實行市場定價為主,汽柴油經營企業均可以進口資源和自主制定銷售價格,因此也造成香港零售市場頻繁調整價格緊跟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車主也能及時享受國際市場下跌而帶來福利。”
記者了解到,中石化香港公司于上世紀80年代進入香港投入運營。 “我們的定價新機制是,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當調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不做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中宇咨詢分析師張永浩解釋,“臺灣的定價機制與我們相近,是一周一調;但香港沒有具體的定價機制。在港的石油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定價體系,基本上是根據國際油價波動和市場競爭情況來定的。”他補充解釋,“因為香港的成品油市場,是列強扎堆的市場,僵化的運行模式意味著被迅速淘汰。”
新機制僅兌現調價2次
自新調價機制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經歷了三個調價窗口期,調價兌現兩次,4月下旬大跌,為近期下調幅度較大的一次,5月上旬小漲,為近年來漲幅最小的一次。
“據我們測算,截至5月22日第九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布倫特、布倫特Dtd、迪拜、ESPO)均價102.521,變化率為0.3%。”市場分析機構金銀島成品油分析師韓景媛說,“5月10日調價后,成品油市場呈現震蕩走低趨勢。上次調價幅度較小,對國內行情支撐不足,各地汽柴油行情跟漲乏力。隨后原油價格出現連續回落,變化率由正轉負,市場看空氣氛再起,中下游用戶多保守操作,市場成交持續不溫不火,各地主營單位報價陸續出現松動。”
韓景媛分析指出,新機制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市場行情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特點更為明顯。近期因全國氣溫升高,車用空調大量使用,使汽油需求量出現攀升,另外工程用油量也將高于前期。此外,近期南方地區連日降雨,使需求受到抑制,但價格下行空間仍較為有限。
目前,全國汽柴油價格基本回落至去年6-7月份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