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煤電等企業參與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增加,動力煤期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作用已經逐漸顯現。另外,煤電企業還在期貨轉現貨交易方式上進行積極探索。
昨日是鄭商所動力煤期貨1401合約的最后交易日,該合約順利完成交割配對,動力煤期貨將迎來首次交割。據了解,截至昨日,動力煤期貨1401合約共有注冊倉單275手,分布于秦皇島和曹妃甸,其中秦皇島有注冊倉單250手,曹妃甸有注冊倉單25手。
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按單邊計算,鄭商所動力煤期貨共成交4357234手,成交總額為4951.12億元。“在新上市的期貨品種中,動力煤期貨的參與度還不錯。”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總工程師陳旻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期貨市場有一整套履約機制,可以保證交割,避免現貨貿易中的違約現象。煤電雙方通過期貨市場交收貨物,利用期貨市場的履約機制,實現貨物100%交收,可以提高各自信用度,維護我國煤炭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
近兩年國內煤價持續下跌,2013年煤價甚至逼近煤炭成本價,但煤炭企業風險控制意識總體較差。動力煤期貨上市后,不少煤企對動力煤期貨感興趣但尚未涉足。“等動力煤期貨完成首次交割后,我們再參與也不遲。”河南一家煤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的張大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不少企業現在還是像以前那樣挖煤、賣煤,延續傳統的業務模式,煤炭企業已經不能再靠“一條腿”走路了。在市場環境改變的情況下,煤企要不斷創新,要在經營現貨的基礎上學習套期保值。“去年七、八月份,不少煤企在煤價逼近成本價或虧損時不得不選擇停產。未來幾年,煤企如果還是死守原來的產銷模式,在煤價持續下跌時,就將面臨破產。”
在動力煤期貨首次交割前夕,部分煤電企業人士非常關注交割動力煤的質量和港口分布。“不知道這次能否拿到自己想要的貨物,如果在這次交割中接收1.5萬噸的動力煤,會不會被要求在秦皇島接1萬噸,另外0.5萬噸在其他港口接貨?這樣的話運輸成本肯定會增加。”一位將參與交割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充分利用規則中的期貨轉現貨交易方式,是動力煤期貨交割的積極探索。“買賣雙方簽訂平倉價后,在現貨交貨環節還可以增加質量指標,改變指標計價方法等。通過期貨轉現貨交易,相關交割制度不再是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障礙。”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煤電企業通過期轉現交易,可以保證貨物質量,并維護上下游客戶關系。在煤電雙方都認為煤價要上漲時,電廠先買入期貨合約,然后煤企再賣出期貨合約;在雙方都認為價格要下跌時,煤企先賣出期貨合約,然后電廠再買入期貨合約。這樣雙方都可以獲得理想的價格,也不會改變貿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