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魯克沁油田在玉東204—201井進行封堵水作業時,采用找竄、卡封、完井一趟管柱工藝并取得成功,作業時間減少2天,減幅達17%。2月9日,記者了解到,這口井的日產量已由初期的0.8噸上升到3.5噸。
一趟管柱中復合兩種工藝,在井下作業中是比較普遍的技術。但對于找竄、卡封及完井3項措施采用一趟管柱,在吐哈魯克沁稠油油田還是第一次。玉東 204—201井是魯克沁油田中區的一口開發井,生產過程中含水逐漸上升至94%,日產油僅0.8噸。采油工程技術人員決定對這口井實施措施作業,封堵上部高含水層。在魯克沁油田,因油井深、管徑粗、稠油黏度大,導致井下作業負荷重,作業周期較長,成本居高不下。技術人員通過跟蹤研究,認為作業周期還有提升空間。針對這口井的特點,這個油田優化工程設計,在找竄管柱中增加泵座,以滿足在層間不竄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下泵完井。
玉東204—201井采用找竄、卡封、完井一趟管柱工藝,有效減少了作業時間,節約了作業成本。據測算,實施新工藝后,作業周期縮短2天,節約作業費用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