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國企壟斷領域,形成混合所有制,根本目的都在于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效率。
中石油5月12日盤后發布公告,宣布擬在浦東注冊成立東部管道公司,公司成立之后,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
東部管道公司包括中石油下屬的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的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的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注冊資本擬為人民幣100億元。畢馬威華振對擬出資資產進行了審計,凈資產2900064萬元。
中石油自己認為,東部管道公司股權轉讓,有利于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和融資結構,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的目的。
中石油向社會資本轉讓東部管道公司股權,形成混合所有制,當然是更加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作為大型壟斷國企的中石化今年2月率先啟動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宣布將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共同經營其油品銷售業務。中石油也在去年6月在西部管道公司中以資產出資引入過保險(放心保)、養老金、銀行、公益基金等社會資本。
中石油轉讓其所屬的東部管道公司與之前的中石化放開油品銷售業務一樣,主要是為了自己引資,讓資金集中到自己最能賺錢、最核心的業務上去。于是,有人懷疑:中石油的管道公司是否不賺錢,所以中石油才這么“大方”?
這樣的懷疑是不必要的。油氣管道近似于自然通道,此類通道型企業極易形成壟斷。壟斷企業的效率有限,但利潤必定是有的。因此中石油出讓的這部分業務,大可不必擔心其是否能夠賺錢。值得顧慮的是,中石油是否肯放棄這塊壟斷利潤“肥肉”。
中石油及其上面的宏觀管理層,可能考慮更多的是通過向社會資本轉讓東部管道公司這一舉措,來使油氣管網拆分改革,形成更多的油氣管道公司,吸引更多的資本,以混合所有制推進中國油氣管道建設,讓這樣的通道類企業也形成某種性質的競爭,來增加國內的油氣管道公里數。
開放國企壟斷領域,形成混合所有制,根本目的都在于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效率。如果從這個意義上出發,那么放開像中石油這樣的大型壟斷國企的業務,就應該放開“三桶油”的核心業務—國內石油勘探開采業務和原油進口業務。這兩項業務領域不存在自然壟斷性質,目前“三桶油”的壟斷完全是人為的。包括中石油在內的“三桶油”,只有開放自己的核心業務,那才是真正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