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臺鉆機、22座采氣樹,零星分布在四川遂寧市廣闊的山野之中、樂山—龍女寺古隆起磨溪區塊龍王廟組特大氣藏之上。
2012年9月9日至今年7月10日,這個特大型氣藏已鉆獲氣井20多口,其中11口陸續投產,累計產氣超過13.8億立方米。
遠古的高地經歷滄海桑田,形成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造就了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領域。1964年3月,地質人員在古隆起內的威遠氣田發現震旦系燈影組氣藏。
之后的幾十年里,這里的勘探工作一直沒有停步。2012年9月,磨溪區塊磨溪8井完鉆,地質人員在這里發現寒武系龍王廟組氣藏。經過一年多勘探,龍王廟組氣藏探明儲量大增。在四川盆地已發現的氣藏中,無論探明儲量,還是單井日產量,龍王廟組氣藏都可謂首屈一指。
1958年10月,新中國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奪油會戰在川中拉開序幕,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中“嘉陵江邊迎朝陽”“云霧深處把井打”說的就是這里。龍王廟組氣藏的發現,首次證實了四川盆地寒武系龍王廟組地層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磨溪區塊、高石梯區塊、龍女寺區塊,同為樂山—龍女寺古隆起在川中地區的“家庭成員”。磨溪區塊龍王廟組氣藏“嶄露頭角”之后,高石梯區塊和龍女寺區塊“奮起直追”,部署數十口探井,如今有10多部鉆機正進行鉆井作業。
石油工業史上,包括磨溪區塊龍王廟組氣藏在內,我國在四川盆地有3個油氣重大戰略發現。
1977年10月,32526鉆井隊鉆探相18井,發現相國寺氣田石炭系氣藏,這是四川盆地第一個重大戰略發現。之后,在臥龍河、磨盤場、五百梯、沙坪場等氣田相繼發現石炭系氣藏,創造了我國天然氣增儲上產的高峰期。與之相伴而生的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成組氣田連片快速勘探開發”從此“昂首闊步”。
四川盆地第二個重大戰略發現為渡口河氣田飛仙關組鮞灘氣藏的發現。1996年9月,渡1井測試日產天然氣超過43萬立方米。之后,地質人員擴展勘探區域,相繼發現羅家寨等大中型氣田。“川氣東送”的主力氣藏正是飛仙關組鮞灘氣藏。
這3個重大戰略發現,都是在老氣區發現的新層系。
瀘州古隆起,鄰近樂山—龍女寺古隆起,30多年前是四川盆地南部天然氣勘探主戰場,如今再起高潮。去年12月10日,中國石油組織西南油氣田公司部署的風險探井——鄧探1井開鉆,設計目標“主探寒武系龍王廟組”。6月10日,已順利鉆至4849米深。
四川盆地東部的太和1井,距鄧探1井300多公里,同為風險探井,設計目標“主探震旦系,兼探志留系、寒武系龍王廟組,擴大油氣勘探領域”。
龍王廟組氣藏的發現對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產生重大影響,帶動了基礎地質研究與勘探實踐。4月24日,川東地區奧陶系與寒武系成藏地質條件綜合研究第一輪目標結束,轉入新一輪攻關研究之中。兩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南石油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塔里木油田科技人員與西南油氣田公司一起,深入交流大型古隆起的勘探經驗。我國震旦系地層、寒武系地層分布廣泛,也許還能發現大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