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研討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利用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5-04-17 來源:中國能源網 關注度:0]
摘要: 3月22日至23日,第四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會議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召開。國際地熱協會前主席、斯坦福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RolandN.Horne,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地熱協會主席團成員、國土資源部巖溶動力學開發實驗室學術委...
3月22日至23日,第四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會議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召開。國際地熱協會前主席、斯坦福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RolandN.Horne,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地熱協會主席團成員、國土資源部巖溶動力學開發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汪集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滿潮等多位專家在會上作報告,針對中深層地熱資源的高效開發與利用,與參會同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汪集旸院士在題為《地熱理應在霧霾治理和南方供暖/制冷中作出更大貢獻》的報告中指出,廣東、福建等地有許多小型、分散的地熱資源,如珠三角的廣東豐順和長三角的江蘇南通附近都有較好的地熱資源,假如能在南方推廣地熱集中供暖,將我國的供熱邊界南移,不僅可以滿足南方部分地區的供暖需求,而且能在東部治理霧霾方面起很大作用。
會上,何滿潮院士著重講解了“深井熱害治理及礦井
新能源利用新進展”,RolandN.Horne教授則作了“地熱引發的斷裂和地震活動”報告。共有20余位專家圍繞地熱勘探與開發工程、地熱能綜合開發與利用、油田地熱資源開發與利用、地熱發電技術與應用、增強地熱系統(EGS)或干熱巖、地熱發展政策與戰略等大會議題發言。
會議特別關注了地熱發電的問題。從全國來看,地熱能的利用還是比較局限于溫泉、洗浴,雖然近幾年在地熱供暖方面發展迅速,但地熱發電的推進卻始終不盡如人意。汪集旸認為,目前一方面要摸清地下資源量,另一方面要突破地上技術,尤其是除了規劃,還要配套相應的政策、體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李克文認為,油田地熱是地熱發電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他在會議中表示,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地熱能發電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而有效開發和利用油氣田伴生的中低溫地熱資源,則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他說,一直以來,地熱開發的最大障礙是前期投資較高,其中2/3投資用于鉆井,而油田區由于已經有了基礎設施,節約了最關鍵的鉆井成本,更重要的是,地熱資源量相當可觀,絕大部分沒有開發利用,如果采用油熱電聯產的方式,可讓大量報廢井起死回生,這對延長油田壽命和促進周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巨大作用。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
大慶油田水務公司共同主辦,共有近百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參會。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