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記者從濟南市政公用局下屬的濟南能源建設發展公司了解到,濟南市目前已有20戶家庭建設了小型
光伏電站,提前用上綠色電,自用之余還能上網銷售,每產1度電還能享受國家和山東省合計0.47元補貼。
20日上午,記者跟隨濟南能源建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能源建設公司)工作人員來到歷城區仲宮鎮稻池村,在村民付先生家屋頂看到16塊光伏板。該公司太陽能事業部經理國剛臣告訴記者,這16塊光伏板就是一個小型的家庭用光伏電站,采取光—電轉換方式將接收到的太陽能變為電能供居民使用。
國剛臣介紹,付先生家的光伏電站于2014年10月安裝,“整個系統的功率達4kw,可保證一年發電4800度。”一般一戶人家每年只需要用2000—3000度電,“用不完的電可以上網,付先生家的光伏電站便并入了低壓電網系統。”
付先生告訴記者,光伏電站已經成為家里用電主力,建設總共花費不到4萬元。該套系統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利用手機上的光伏監控系統隨時查看發電量,在單位也可以隨時了解發電量。根據光伏監控系統顯示,這套系統至今已發電2275度,而他家所用電量僅為1500多度,“多余的電都上網了。”
賣到電網上的電量將按照規定予以結算,“供電公司將以半年為單位,按照每度電0.42元結算給用戶。”國剛臣還介紹,光伏發電也可得到國家和山東省的補貼資金,用戶每發一度電還可享受國家補貼0.42元和山東省補貼0.05元,補貼長達20年。
能源建設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如果發的100度電中,居民只用了40度,剩余60度可以賣給供電公司,按每度0.42元計算,60度電就是25.2元。而初裝費根據功率大小在1萬元至5萬元不等。“粗略計算,普通居民6年左右就可回本,而光伏電站設備可穩定使用25年,還是相當劃算的。”
據能源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項目在濟南市場推廣是從去年開始的,截至去年底已有20戶普通居民用上這種綠色電。濟南積成電子、市中區政府禮堂、鵲華水廠、西客站熱源廠等工商用戶也都已建成投用。西營鎮楊家洼村等項目也正在建設。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