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PGO到底是什么?我回答說,PGO是一個企業聯盟,它是一個致力于提供集光伏開發、建設、融資、運維等方面為一體的管理平臺。通過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共贏和共同發展,從而推動中國綠色能源的健康有序發展。”
PGO是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的簡稱,2013年8月份正式成立。該組織秘書長馮國梁在介紹PGO時,將之定義為一個企業聯盟。談及成立的初衷,馮國梁表示,中國光伏電站市場蓬勃發展,但在激烈競爭和迅速擴張中,市場更需要理性的發展,“尋找項目資源、電站運維問題、電站的認證、以及項目融資渠道,種種環節都面臨挑戰,只有把擁有優質項目資源和充足資金的實力企業匯聚到一起,整合成為電站產業鏈的合作伙伴,才能推動中國光伏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實現綠色能源的美好前景。”
成功商業模式推動PGO壯大
2013年8月,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PGO)成立了,國電內蒙古電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團、招商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新能源)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八研究所等七家企業成為PGO的主體,合作方約定,將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和平臺,在電站產業鏈上發揮積極作用。其中招商新能源作為招商局旗下專業從事投資、開發及運營太陽能電站的平臺,將發揮其在投融資和電站經營方面的優勢,成為太陽能電站的主要投資方和經營主體,率先邁入光伏電站產品金融化時代。PGO成立大會上即簽訂了235MW的光伏電站項目,全部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發電的目標。
2014年,組織內的合作漸入縱深,國電內蒙古電力有限公司開發優質電站項目,以系統集成優勢為PGO提供優質光伏項目,完成項目建設周期手續,協調解決電站建設問題,負責電站建成后的運行維護。南京南瑞集團提供優質設備和電站并網接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負責提供項目組件,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提供融資渠道,招商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為項目提供收購方案。在各企業緊密合作下,以PGO平臺開發并承建的電站項目容量至2015年8月達570MW。
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優勢互補,PGO成立兩年,成效頗大。該模式也日益得到更多企業認可。
2014下半年,華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加入組織,至2015年上半年,PGO成員企業已達十四家。包括上海宗聯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綠地能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木聯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建投資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等光伏企業紛紛加入。
“慕六條”成“不成文行業標準”
僅僅兩年時間,PGO規模為何急劇擴大?馮國梁說,歸根結底是質量的把控。
馮國梁介紹,PGO成立伊始,就將電站的質量視作行業的生命線。“PGO企業承建電站通過對項目持有方、項目電站運營方、項目電站EPC方的高門檻的準入設定來把控電站各環節質量。以國際化、前沿化的工業4.0模式來管理整個電站,實現電站最大收益。PGO平臺則通過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質量管控、發電量測試和電站運維工作為業主電站質量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PGO企業憑借電站建設的豐富經驗,堅持抓好電站建設的源頭,首創項目開發六項基本原則(俗稱慕六條):光資源豐富、送出距離短(10公里左右〉、土地為未利用地、送出線路電壓等級110KV以下、發電量就地消納、遠離風電等其他電源點。目前,這六項原則已成行業內不成文的項目選址標準并得到廣泛認可。
馮國梁表示,光伏行業新的融資模式不斷出現,隨著資本的持續關注及創新性融資模式愈加成熟,未來電站融資的模式將更加豐富。“整合與優化光伏產業鏈、形成優勢資源互補的商業聯合體,促進能源事業的健康發展是我們PGO努力的方向,而綠色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則是每個參與新能源行業的有識之士的最終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