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經濟呈現下滑態勢,2016年
世界經濟仍將呈現復蘇乏力態勢。于中國經濟發展而言,似乎到了瓶頸期,如前幾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趨勢恐難再現。目前,各行各業都比較蕭條,專家預言:中國經濟仍處在下行周期,或要到2018年才回穩。我國
煤炭工業的發展處于能源革命和市場低迷疊加的環境中, 產能嚴重過剩,粗放型發展的方式正在改變,煤炭行業前十年的輝煌恐將一去不復返。
煤炭價格跌回12年前 2016恐難有起色
1月2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會上表示,從行業監測數據來看,2015年末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25.1個點,比年初下降了12.7個點,降幅9.2%。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從2011年10月最高點860元/噸,跌至2015年底370元/噸,已跌至2004年末的水平。
對于2016年煤炭市場的運行態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6年煤炭市場仍將呈現供大于求的態勢,煤炭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煤炭市場不會太景氣,煤炭價格也難見新起色。
2016年煤炭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嚴峻,煤炭市場很難擺脫疲軟、低迷的運行態勢。業內人士指出,
煤炭行業應對新變化,必須嚴控增量,優化產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落后產能退出,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等。
中央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去產能”
日前,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對我國化解煤炭過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意見”指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該舉措將會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使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作為產能過剩“大戶”從中長期來看,化解產能過剩將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長效退出機制。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煤炭的生產布局。
此外,為確保減化產能的順利實施,明確提出9大舉措: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其他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推進企業改革重組,促進行業調整轉型,嚴格治理不安全生產,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嚴格治理違法違規建設,嚴格限制劣質煤使用。雖然對中國GDP計算的質疑一直存在,但有預測今年增長還是會降低到1990年來最低的水平。因為強勁的消費和服務業的增長也沒能抵消傳統行業如鐵,煤,水泥的下滑。最終會形成新的常態,最好要適應新的情況。”
化解產能已經成為煤炭行業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振興煤炭行業就必須要做到抑制、化解過剩產能。淘汰5億產能,任重而道遠。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因地制宜、分類處置,將最終實現煤炭行業轉型升級。
未來煤炭行業或維穩容易 回暖難
業內人士林伯強表示:“目前還看不到希望,石油降價、國內經濟發展增速下滑、房地產前景堪憂、
鋼鐵行業行情不振、煤炭庫存量居高不下等,這些都制約了煤炭行業的復蘇和發展。到時候,你就會看到很多煤炭國企寧愿被人并購、注資。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市場化的過程,今后的煤炭行業會更需要加快改變的步伐,這個過程是必然發生的。現在政府已經并不打算把煤炭企業做大了,我比較傾向于認為政府的很多措施都是為了解決目前企業存在的困難,而不是今后企業的長遠發展問題。”
經濟蕭條的態勢下,各行各業都在尋找“出路”,煤炭行業更是如此,對各大煤企而言,結合自身情況的改革已刻不容緩,煤炭企業的復蘇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配合,企業必須要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時也要加大與其他企業和相關領域的合作拓展市場,此外,還要善于反應問題,結合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來充分發揮企業的潛力。未來煤炭行業或許維穩容易,回暖難。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