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國際原油市場上,伴隨 油價反彈的,還有各種小道消息:嘉能可(Glencore)囤積了37%的6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供給量,欲“只手遮天”逼空全球石油市場。
據介紹,嘉能可一直在市場上大量搜刮6月的BFOE原油——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參考指標之一。該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三分之一的BFOE原油6月裝船的貨量,并計劃買入更多。
據此計算,嘉能可僅就這單一品種便控制了近1000萬桶原油,超過全球日產量的十分之一。此外,根據外電報道,嘉能可還在亞洲大量買入燃料油現貨,一季度就超過2070萬桶。
“此前嘉能可存油的傳聞已經存在。近期,嘉能可套利的行為慢慢凸顯。一些市場觀點認為,嘉能可有可能是在操縱石油價格。”大連重山商品經營有限公司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強分析,首先,6月是一個很敏感的月份。由于Ekofisk油田檢修的緣故,6月BFOE的原油產量將跌至74萬桶/天,為兩年來最低的月份。6月也代表著原油消耗旺季來臨,這使得市場本身需求增加。相對于需求來說,供給相對減少。而嘉能可偏偏選擇在6月份的供給下手,且布油投資者較少,可以較為輕松地將原油價格抬高,從而獲得巨額利潤。
其次,在操縱價格逼倉這類事情上,嘉能可公司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2013年嘉能可遭美國相關部門調查被疑操縱金屬價格;2012年曾有兩個月的時間內與我國銅生產企業針鋒相對“軟逼倉”。所以有理由猜測,嘉能可有操縱石油價格的嫌疑。
“逼空是國際期貨市場一種獨特的魅力,類似事件在諸多國際 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屢屢出現。”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沈匯川說,但對這種情況應該理性看待: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大型企業本就是天然的多頭,更重要的是在“原油價格中期仍有上行空間”這一觀點已經獲得大部分經濟學家認可的情況下,利用期貨市場鎖定甚至放大利潤也符合邏輯。比如,沙特之所以在低油價時代如此淡定,除了政治因素和自身生產成本較低以外,其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對沖了初期原油下跌的風險。
聚合財富投資研究部總監趙曜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首先,從操作層面來講,原油市場容量十分巨大,即使嘉能可確實控制了37%的6月裝船布倫特原油,和全球范圍內每日原油產量和龐大的原油庫存來說仍然顯得微不足道,以此來操縱國際原油價格顯得能量不足。其次,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一個公司或者財團能夠操縱國際原油價格的先例,因為作為最重要的能源產品,原油還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和國際政治局勢。這不僅僅是一個金融問題,對于原油價格的操縱,即使是短期的操縱也將面臨著巨大的阻力。最后,嘉能可剛剛走出信用危機,各監管機構對其的關注處于空前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試圖操縱市場無異于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