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前市場存在多種因素對油價構成支撐,但50美元/桶左右的油價水平引發市場對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回升的憂慮,同時英國脫歐事件使得國際油價短期面臨回調壓力、下半年美元可能保持強勢,將限制油價漲幅。預計下半年油價高于上半年,布倫特均價范圍為40美元/桶至50美元/桶。
2016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呈現探底后震蕩回升走勢。截至6月30日,2016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均價為41.28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18.1美元/桶(降幅30.48%),價格波動范圍為27.88美元/桶至52.51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均價為39.8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下降13.52美元/桶(降幅25.33%),價格波動范圍為26.21美元/桶至51.23美元/桶;WTI—布倫特價差比上年縮小4.5美元/桶,均值為1.52美元/桶。
“凍產”計劃的提出拉開本輪油價上漲的序幕,產油國意外斷供多發成為上漲得以持續的動力。今年年初,受西方國家取消對伊朗制裁、美國解禁40年來的原油出口禁令、美聯儲近十年來首次加息等里程碑式事件,以及北半球暖冬導致取暖油需求不振、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再度加大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國際油價不斷創下本輪油價下跌以來的新低。布倫特最低點為1月20日的27.88美元/桶,WTI最低點為2月11日的26.21美元/桶,均跌破2009年金融危機低點。
1月底開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能否合作減產的預期和協作動態開始左右油價走勢,國際油價大幅波動。2月中旬,四大產油國達成凍結石油產量共識,提振市場對產油國合作以改善市場形勢的樂觀預期,推動國際油價不斷走高。4月17日多哈“凍產”會議流產,但產油國供應中斷的情況多發引發供應憂慮,蓋過了多哈會議的負面影響,為國際油價的進一步上漲提供重要支撐:4月17日,科威特國內石油工人罷工,導致該國原油產量從近300萬桶/日降至110萬桶/日;受阿聯酋油田檢修、伊拉克北部輸油管道破壞、尼日利亞武裝分子襲擊該國石油設施等因素影響,2月和3月間這三個國家原油產量不斷下滑,3月產量相比1月分別減少20萬桶/日、24萬桶/日和15萬桶/日。5月初,加拿大西部阿爾伯塔省油砂開采重地發生森林大火,約有110萬桶/日的產量受到影響。同時,5月以來尼日利亞的供應形勢進一步惡化,原油產量降幅達到40萬至60萬桶/日,進一步引發市場的供應憂慮,國際油價的漲勢得以延續。
除此之外,美國石油鉆機數和原油產量維持下降趨勢、2月底3月初以來美國汽油需求表現一直不俗、美元走勢偏弱等因素也對油價構成支撐。不過,6月中旬英國脫歐公投事件的發生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國際油價短期面臨一定回調壓力。
展望下半年國際油價走勢,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九個方面。
第一,英國脫歐使得國際油價短期回調,中長期仍將繼續回升。北京時間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的最終答案揭曉,脫歐派以51.9%的優勢壓倒留歐派。英國脫歐事件的突然爆發導致市場避險情緒激增,石油作為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回落。英國脫歐嚴重挫傷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大歐盟和英國經濟短期下行風險;短期內引發外匯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劇烈動蕩,中長期成為市場的重大擾動因素;短期使得國際油價面臨較大回調壓力,但中長期油價仍受基本面改善驅動,將逐步復蘇。短期來看,國際油價有一定的回調空間,預計在40美元/桶可獲得強勁支撐,回調后將較快回歸至升勢之中。中長期來看,石油作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中長期趨勢是受基本面主導,英國脫歐事件可能成為類似“希臘債務危機”模式的長期風險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圍繞價值中樞上下波動。
第二,美國汽油需求表現突出,世界石油需求旺季到來。2月底3月初以來美國汽油需求表現一直不俗,7月到來將拉開三季度季節性石油需求高峰序幕,中東發電用油需求將連同美國汽油需求一起帶動世界石油需求增長。
第三,美國原油產量維持下降趨勢,但石油鉆機數連續三周回升。截至6月24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已降至862萬桶/日,較峰值減少了107萬桶/日。不過,隨著國際油價測試50美元/桶水平,美國石油鉆機數連續三周回升21臺,一定程度上引發市場擔憂。新增鉆機多數來自二疊紀盆地,因該盆地頁巖油資產為美國勘探開發成本最低、產量最高、單井回報最好的資產。如果國際油價未來繼續維持在50美元/桶左右水平,美國原油產量下降趨勢將放緩,不利于油價反彈。
第四,尼日利亞原油供應有所恢復,歐佩克產量再創新高。據路透社數據顯示,歐佩克6月原油供應達到3282萬桶/日,比5月增加了25萬桶/日。其中,尼日利亞6月原油供應恢復了15萬桶/日至155萬桶/日;另據尼日利亞石油公司本周表示其原油供應已經恢復到190萬桶/日。伊朗6月原油產量僅增長5萬桶/日至360萬桶/日,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有限。沙特石油部部長近期稱將不會再以提高石油產量的方式來進行對市場份額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國家通常在夏季增加產量以滿足國內需求。
第五,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進入下行通道。截至6月24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已連續6周下降,目前降至5.266億桶,相比4月29日的紀錄高點減少1680萬桶。目前美國已進入石油需求的季節性旺季,同時隨著美國原油產量的繼續減少,預計美國原油庫存將進入下行通道,給油價帶來一定支撐。
第六,美元短期內將呈偏強走勢,下半年走強概率大。英國脫歐事件的發生導致全球經濟和金融風險增加,美聯儲近期加息概率降至極低水平。然而,由于英鎊和歐元面臨巨大貶值壓力,為相對來說的避險資產——美元提供了被動性升值的空間。預計短期內美元走勢將偏強,對油價構成一定壓力。由于脫歐派僅以多于留歐派1.9%的選票險勝,而且根據歐盟法律,英國正式脫歐將至少需要兩年的復雜協商流程,脫歐事件可能成為類似“希臘債務危機”的長期風險因素。此外,英國和歐盟內部分裂、解散的不確定性也將是市場的長期擾動因素。因而預計即使美聯儲今年不加息,美元走強的概率也較大,對油價構成一定打壓。
第七,世界石油市場供需逐漸平衡,三季度可能出現供不應求。根據IEA 6月報告數據,預計2016年三季度世界石油需求為9675萬桶/日,環比增長127萬桶/日,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為5673萬桶/日,環比增長53萬桶/日,歐佩克國家凝析油產量為689萬桶/日,環比增長6萬桶/日。若尼日利亞供應中斷持續,歐佩克原油產量維持在5月3261萬桶/日左右水平,則三季度世界石油市場供應短缺52萬桶/日;若尼日利亞供應中斷部分恢復以及伊朗原油產量繼續增加,則三季度世界石油市場將基本平衡。同時,根據IEA數據計算,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場對歐佩克原油產量的需求將為3307萬桶/日,高于歐佩克當前水平。
第八,產油國剩余生產能力下降,未來地緣政治動蕩和突然事件對油價的影響將加大。EIA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歐佩克剩余產能在2010年達到398萬桶/日的高點后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占世界石油供應的比重也隨之由2010年的4.5%降至2015年的1.8%。2016年5月歐佩克剩余產能為140萬桶/日,僅為2010年1月最高月度水平的31%,占世界石油供應的比重也降至1.5%。隨著世界石油市場基本面逐漸重回平衡,產油國剩余生產能力的下降表明石油市場應對供應中斷的能力下降,預計未來地緣政治動蕩和突發供應中斷事件等對油價的影響力將加大。
第九,期貨市場看空氛圍增強。在近期油價下跌的同時,WTI原油期貨總交易量和持倉量較5月底有明顯增加,說明油價回調背后的看空力量較為強大。同時,從原油期貨市場倉位結構來看,基金凈多頭頭寸連續四周下降,空頭倉位繼續增加,也表明市場看空氛圍濃厚。
綜合判斷,世界石油需求旺季來臨、美國原油庫存和產量下降、尼日利亞供應持續中斷對油價構成支撐,但50美元/桶左右的油價水平引發市場對以美國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回升的憂慮,同時英國脫歐事件使得國際油價短期面臨回調壓力、下半年美元可能保持強勢,將限制油價漲幅。預計下半年油價高于上半年,布倫特均價范圍為40美元/桶至50美元/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下半年供應中斷量大幅增加,歐佩克繼續保持較高產量,同時英國退歐引發連鎖反應,世界經濟回復受阻,打壓石油需求,石油市場再平衡之路將非常漫長,下半年油價將面臨二次回調壓力,油價有可能跌破40美元/桶。
(陳蕊為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副所長、主任工程師,霍麗君、王婧為該所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