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國常規能源資源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員王斯成11日在長春表示,中國必須在今后20—30年內完成能源轉型,發展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是中國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出路。
當日,2016東北能源經濟轉型與光伏產業展望論壇在長春舉行。王斯成用20分鐘時間解讀了中國“十三五”光伏政策與市場前景。
“再過30年,中國或將面臨無煤可挖、無油可采、無氣可開。”王斯成表示,未來要滿足國家能源戰略轉型,2020年中國光伏總裝機至少要達到150GW(1GW=100萬千瓦),2050年則要達到2000GW。
作為一種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太陽能的開發利用目前已被很多發達國家當作能源革命的主要內容進行長期規劃。王斯成介紹說,雖然中國官方已經著手推動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但新能源發展在一些地區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過去兩年,由于補貼資金不足等原因,中國火電裝機量遠遠超過風電和光伏,一些地區甚至出現“棄風”、“棄光”現象。
中國國務院原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同樣對中國發展光伏產業表示支持。他表示,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要跟大的宏觀經濟緊密結合,以大的環境作為支撐。
石定寰以東北為例說,當前東北地區正面臨能源經濟轉型。這一地區水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加上國家眾多政策扶持,發展新能源產業正當時。
石定寰說,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工業基地東北在國家發展經濟過程中一直起著引領作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現在滯后了。“如何進一步趕上去?綠色發展、能源轉型將是未來的重要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