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近日發布《關于對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目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的公告(第一批)》(下稱《公告》)稱,全省將關閉退出15座煤礦,涉及潞安集團、同煤集團、晉能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焦煤集團6家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共化解產能1060萬噸/年。
煤炭之鄉去產能第一槍
根據《公告》列出的去產能進度安排表,今年首批退出的15座礦井分布于長治、臨汾、大同、太原、朔州、晉城、陽泉等7個地級市的13個縣區。
潞安環能控股股東潞安集團旗下山西潞安石圪節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停產是本次山西省煤炭去產能的第一槍。該公司計劃于8月5日停產,10月20日將正式關閉井筒。
計劃關停的企業中,產能最大的為同煤集團旗下大同煤業同家梁礦。該公司計劃8月31日停產,12月20日封閉井筒,關停后將退出產能300萬噸/年。此外,同煤集團旗下大同煤礦集團同生宏達煤業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同地北杏莊煤業有限公司也將分別退出產能30萬噸/年、45萬噸/年。同煤集團退出產能共375萬噸/年,成為首批退出產能最多的企業。
旗下擁有上市公司陽泉煤業、陽煤化工、山西三維、太化股份的陽煤集團計劃關停的礦井數量最多,包括旗下陽泉煤業集團蒲縣天煜新星煤業有限公司、陽泉煤業集團翼城下交煤業有限公司、山西朔州平魯區陽煤泰安煤業有限公司、陽泉煤業集團平定泰昌煤業有限公司4座煤礦,總退出產能240萬噸/年。
根據進度安排,本次15家計劃退出的煤炭企業,有12家于8月底停產。最遲退出的晉煤集團旗下的太原煤炭氣化(集團)清河二煤礦有限公司,將于10月31日停產,2017年2月20日關閉井筒。
此前,山西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明確,全年將關閉退出和減量重組減少煤礦21座,退出產能2000萬噸/年,安置職工27122人。
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在4~6月連續3個月下降超過20%;全省煤炭產量同比減少6881萬噸,下降14.9%,比全國多5.2個百分點。其中,山西焦煤集團原煤產量同比減少647萬噸,降幅12.4%;陽煤集團1至7月份原煤產量同比減少560萬噸,降幅達13.9%。
華泰證券煤炭行業研報判斷,此次山西去產能細則將成為行業的表率,其他地區也有對去產能任務進行進一步細化的可能。
煤價上漲仍難止虧
2012年下半年,煤炭業進入“寒冬”。產能過剩導致煤價下跌,行業陷入困境。而隨著近年來行業去產能一系列措施施行,煤價今年上半年又呈現回暖態勢。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煤炭行業退出產能達9500多萬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2.5億噸的38%。
而8月22日發布的第32期中國太原煤炭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為81.57點,環比上漲0.54%。其中,除化工原料用煤價格下跌外,動力煤、煉焦用精煤、噴吹用精煤等價格繼續上漲,漲幅為每噸10元到30元不等。
然而,煤價回穩并未阻止煤炭企業的巨額虧損。
有媒體公開數據顯示,有晉煤家族“七劍客”之稱的同煤集團、山西焦煤、晉能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山煤集團七家山西省屬大型煤炭企業,2016年上半年的負債總額達1.19萬億元,較2016年一季度時的1.2萬億元略有下降,但仍高于2015年末的1.18萬億元。
七大煤炭集團截至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全部虧損,虧損總額為11.12億元。其中,虧損最多的同煤集團凈利潤為-2.93億元,虧損最少的山煤集團凈利潤為-0.49億元。
今年上半年,山西38家A股上市企業半年報中,位列虧損前十名的南風化工、山西焦化、漳澤電力、蘭花科創、山西三維也均分屬于七大煤炭集團。
此外,產煤大省河南的A股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報中,虧損前兩名也均為國有煤炭企業。大有能源(巨虧9.6億元,鄭州煤電虧損額也達1.9億元。
華泰證券研報稱,煤炭價格上漲邏輯未變,而目前煤炭板塊并沒有完全反映出煤價的上漲。煤炭板塊相比今年低點僅有約15%的漲幅,部分煤企還有很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在煤炭行業盈利能力持續不振的背景下,山西“煤電一體化”、“清潔能源規;”的煤炭電力產業轉型升級正在進行。
例如,晉能集團旗下擁有山西首家能源上市公司通寶能源。近年來,該集團持續在非煤領域發力,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67萬千瓦,短短數年增長了22倍,是山西唯一擁有輸配電網的能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