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江蘇省政府就全省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召開新聞發布會,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通報了“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期間去產能的工作部署,介紹了今年以來開展去產能工作的具體措施。鳳凰江蘇在會上獲悉,本階段江蘇省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已取得積極成效,目前主要困難集中在分流職工安置上。
煤炭鋼鐵行業要少破產、多兼并重組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介紹,供給大于需求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遭遇的問題,為了維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化解過剩產能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江蘇是全國第一工業大省,工業經濟規模總量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受外界環境影響,以煤炭鋼鐵為首的部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
為了化解矛盾,江蘇省今年除了繼續推動煤炭鋼鐵行業,還將自加壓力主動去除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過剩產能任務。省政府分別組織編制了《江蘇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實施方案》和《江蘇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江蘇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業去產能工作實施方案》。在回答記者關于江蘇省化解過剩產能主要做法問時,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高清指出,鋼鐵和煤炭行業要“少破產,多兼并重組”,不僅要通過兼并擴大企業規模,鼓勵鋼鐵煤炭等行業龍頭企業做優做強,更要引導企業主動實施轉型升級,把推進鋼鐵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與處置“僵尸企業”相結合,促進全省鋼鐵煤炭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升級,實現產能向優勢企業集中;引導蘇南等環境敏感區域或人口密集區域的鋼鐵等行業產能在主動減量和技術升級的基礎上,向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轉移。力求2020年,江蘇全省實現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750萬噸、煤炭836萬噸、 “僵尸企業”基本出清和中高端產能比重持續上升的總的目標。
為保障任務順利實施,江蘇省政府將與13市政府簽訂《江蘇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目標責任書》,江蘇省國資委與徐礦集團簽訂了責任書,將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分解到位。同時,省政府組織對各地落實情況開展了督促檢查,對各市鋼鐵過剩產能化解工作落實情況、違規新增產能項目建設情況和“地條鋼”生產、銷售清理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在全省范圍內嚴厲打擊堅決取締“地條鋼建筑用材”生產銷售。
在資金上,針對中央獎補資金缺口部分,江蘇省財政按照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量和企業安置職工人數權重按6:4分配資金。今年專項資金共計9.55億元,已于6月底前下達到位。此外,江蘇省還計劃對如期完成去產能任務并通過國家驗收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
上半年鋼鐵煤炭行業已分流安置15749人
對于煤鋼職工安置問題,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主任周英在會上介紹說,江蘇省總體過剩產能規模不大,過剩行業主要集中于蘇北,特別是徐礦集團。在處理這些問題時,要做到穩妥安置與防范風險相結合,認真落實和完善職工安置政策。針對在淘汰落后產能時出現的員工安置,江蘇省將采用內部分流、內部退養、轉崗就業和托底安置等“四條渠道” 作為安置方案,鼓勵相關企業多內部轉崗安置,少解除合同推向社會。王志忠特別提及,江蘇省政府已經出臺具體措施,對吸納被安置員工就業的企業可享受三年社保補貼,對自主創業的人員將給予稅費減免優惠,對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提供托底幫扶,同時將調動全省之力,在全省范圍內為年齡較大的待安置職工協調非技術崗位,做到“異地配對”和“精準配對”。
今年,江蘇省列入國家去產能目標任務的鋼鐵煤炭企業共需分流安置職工24751人,其中鋼鐵企業2567人、煤炭企業22184人。截至7月底,鋼鐵煤炭兩大行業合計分流安置15749人。其中,煤炭行業已分流安置15156人,全部集中在徐礦集團,完成年度任務的68.3%。全省鋼鐵煤炭行業分流安置職工實名制信息管理率達100%,職工安置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