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報告警告石油的“新常態”將延緩那些依賴石油的國家的經濟復蘇。很少有人會為此感到驚訝,也許除了那些在OPEC討論凍產的背景下還認為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是增產的國家。
該報告指出,對于那些依賴石油提供預算的國家,引起它們持續蕭條的因素不僅包括持續的供應過剩,還包括美國頁巖油持續的產量、發達國家顯著的石油需求下降、美元的強勢。另外,原油的需求雖然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不足以抵消逆風因素帶來的聯合效應。
值得指出的是這一更長時間維持低位的情形是在能源產業進行了大幅投資削減的情況下仍然發生的。另外,Wood Mackenzie上周指出今年和明年需要繼續削減投資3700億美元左右,這將給今年帶來3%的產量下降,給明年帶來4%的產量下降。
但是,這些是來自國際大公司的投資,可能被掙扎中的依賴石油的經濟體理解為好消息。事實上,任何全球范圍內產量下降的可能性對這些經濟體來說都是好消息。
IMF似乎對發生貨真價實的產量下降的可能性持懷疑態度。報告強調了頁巖油生產者的韌性以及它們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不懈的努力。另外,該報告稱還有美國的“fracklog”需要考慮-- 即鉆探好的但未完成的油井,它們可能在數周之內完成,立即向市場添加更多原油。
在需求面,中國被視為悲觀展望的中心因素。中國經濟不再以五年之前的速度增長,中國政府正把經濟模式轉向更基于消費的一種,這將降低國家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新興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是需求的一個驅動力,如果那里的增長放緩了,那么原油需求的增長也就會放緩。
IMF稱今年的需求增長將在120萬桶/天,而它在2017年將保持在這一水平。除非石油的基本面發生一些極端的變化。
似乎現在每樣事情都取決于OPEC的凍產/減產協議,而它成功的概率在逐日減小。上周末阿爾及利亞的能源部長帶來了一絲曙光,他表示對達成協議抱有信心。
“阿爾及利亞協定將沒有回頭路。現在,我們處在這個協定的應用進程中。高級技術委員會正在就其進行工作。阿爾及利亞協定還沒有遭到質疑”,Nouredine Bouterfa對阿爾及利亞的國家新聞社表示。
股東們只能盼望這樣的信心是有根據的。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