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
新能源財經(以下簡稱“BNEF”)發布《2016年
清潔能源投資》(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含大型
水電)投資總額已經達到2875億美元,較上年投資總額(3485億美元)下降約18%。
盡管如此,《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海上
風電投資額卻不降反升,投資總額達到299億美元,同比增長40%,再創歷史紀錄。
海上風電變得“有利可圖”
海上風電項目的經濟性正日益顯現。從BNEF早前發布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報告》顯示,去下半年全球海上風電技術的度電成本約為126美元/兆瓦時,比2015年下半年下降約28%。
該公司風能分析師TomHarris在早前歐洲海上風能大會上透露,瑞典能源企業大瀑布公司(Vattenfall)在丹麥的海上風電項目平均服務壽命收益預計比投標紀錄低20%,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海上風電資本指出和股本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Harris在會議上進一步表示,預計KriegersFlak項目的平準化能源成本(LC
OE)大約比大瀑布的中標價格低20%。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平均收入實際大約為40美元/兆瓦時。正因如此,各國對發展海上風電不再持觀望態度。
《報告》顯示,海上風電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一匹黑馬,僅去年就吸引到近300億美元投資,同比增長約40%。
歐洲仍扮演市場領頭羊角色
在海上風電投資區域方面,《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投資區域市場仍然為歐洲市場,其投資額度共計258億美元,占據全球總量86%以上。
記者梳理發現,諸如英國和德國等一些海上風電強國去年均頻頻傳出項目獲批和并網的消息。
丹麥東能源公司(DongEnergy)早前就在英國海岸附近斥巨資建設了霍恩希(Hornsea)海上風電場并一舉創下了去年該區域市場單筆投資金額最大的紀錄。
去年8月,英國商務大臣格雷格·克拉克授予了位于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海岸89千米處,海上風電項目霍恩西二期工程開發許可。這也是DongEnergy獲得1.2吉瓦的霍恩西項目一期風電場發展規劃許可證后斬獲的又一大單。
據悉,該項目二期總裝機容量高達1.8吉瓦,不僅可以為該國逾180萬戶家庭提供足夠電力供給,同時也被英國視為應對未來十年電力供應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在德國、比利時、丹麥等其它水域也同樣開發了14個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均超過100兆瓦,投資規模在3.91億美元至39億美元,成為去年海上風電領域最大的贏家之一。
波羅的海開發潛力日益顯現
海上風電開發區域除了類似北海等老牌海上風電開發主戰場外,目前波羅的海地區的海上風電開發潛力也備受業內專注。數據顯示,該地區海上風電容量在1吉瓦左右,預計未來還將在2030年前新增3.3吉瓦。
為此,BNEF從當地的發電技術組合、政策扶持機制、海上風電環境及電網互聯情況等方面入手,評估波羅的海海上風電市場的相關狀況并分析指出:首先,與北海地區項目相比,波羅的海的海上風電項目主要位于離岸更近的淺水海域,處于浪高較低且潮汐也較弱的環境之中。這些有利條件雖可以降低項目的安裝、運行與維護成本,但該區域的海上風電項目也需要面對風速通常較低等不利環境。其次,德國和丹麥是最早開始海上風電建設的國家,但由于缺少政策扶持,目前包括瑞典、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在內的國家海上風電發展均停滯不前。波羅的海的油氣價格低廉、大型水電與
核電容量充足且電價較低,因此“新玩家”很難進入該市場。
盡管如此,BNEF指出在同樣缺乏政策支持的條件下,波蘭似乎有望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其海上風電發展前景被業界所看好。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波蘭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已經獲批。據悉,該項目開發商Polenergia集團計劃在波羅的海安裝約1.2吉瓦的海上風電項目,目前已經獲得先期600兆瓦工程的環境許可證,項目將于2019年正式開始施工。
BNEF進一步分析指出,根據今年的競拍規劃,波羅的海地區至少將有200兆瓦的海上風電容量將在2022年開始服役。
此外,由于波羅的海地區正在大力推進市場整合與可再生能源普及,新的NordBelt和LitPol項目已經開始著手建設當地電力市場,使其與西歐地區同步。屆時波羅的海地區的海上風電容量也將從互聯電網的建設中受益,可以借該網絡填補歐洲地區的供電缺口,發展前景一片利好。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