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電,每一樣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其價格變化則更是牽動人心。
在經歷了
成品油調價機制改革不斷完善的持續探索后,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強城鎮燃氣配氣價格監管。同時,在輸配電價改革已經實現省級電網全覆蓋,并計劃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輸配電價核定工作的基礎上,
國家發改委透露,2018年將完成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成本監審和輸電價格復核工作。這意味著,電力、天然氣價格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
之所以說能源價格改革向縱深推進,一方面,是因為能源領域價格改革已經推進多年,歷次價格改革均以調放結合為主,容易改的領域都已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環節,這一輪價格改革進入了縱深推進、放管結合的新階段;另一方面,在價格改革中,市場決定價格的成分越來越重。
在成品
油價格改革方面可以看到,不僅價格調整的節奏加快,而且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變動掛鉤緊密度提升,信息更加透明,有助于合理引導預期,彰顯公平。
在天然氣方面,2016年出臺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建立起了中游管道運輸價格監管規則,但對下游城鎮燃氣配送環節價格監管相對滯后。此次《指導意見》就是針對這一滯后環節改革的完善,從而構建起全環節價格監管體系,明確了配氣價格制定的成本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提高行業效率;建立燃氣企業與用戶利益共享機制,激勵企業提高經營效率,主動降低配氣成本,同時,推進企業信息公開,強化社會監督。《指導意見》出臺后,天然氣產業鏈從跨省長輸管道到省內短途運輸管道、再到城市配氣管網等各個壟斷環節均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價格監管制度框架,必將對天然氣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外,關于電價的利好消息頻傳。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是電價改革,電價改革最關鍵的一環在輸配電價。核定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有利于推動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配置,進一步打破省間壁壘,促進
清潔能源的開發消納,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綜合而言,經過多年從上而下的推動,能源領域價格管理已經基本實現了從政府制定具體價格水平向建機制、強監管的轉變。隨著企業用電、用氣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工商業用電和工業用氣價格合理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負擔,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紅利。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