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項目部對70D鉆機動力油、電共用下的電控系統進行改造,較好地解決了井隊特殊情況下斷電的問題,使不同型號柴油機發電機與網電等三方動力實現了自由切換、分配共用,確保井隊正常施工作業。
機修站的“絞車大繩排繩器改進”項目成果在公司國內部分鉆井隊已推廣應用,每年可節約費用20余萬元。
近日,鉆井二公司17名職工陸續走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組織的2017年度職工創新成果發布會講臺,通過PPT現場發布創新成果,受到在場專家的一致好評。
機制點燃創新
近幾年,該公司堅持開展群眾性創新競賽,職工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016年,該公司柴油機高級技師牟來榮發現3000系列柴油機的噴油器需定期進行維修校驗。其噴油器與2000系列柴油機噴油器相比,型號、結構、噴油壓力不同。原2000系列柴油機噴油器校驗臺不能滿足3000系列柴油機噴油器的校驗需要,而重新購置一臺3000系列柴油機噴油器校驗臺需要兩萬元。
為節省費用,他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加工成一個短接頭,替換3000系列噴油器上的進油長接桿。加工后的短接頭一頭與3000噴油器匹配連接,另一頭與2000校驗臺匹配連接,以滿足2000校驗臺的位置需要。3000系列柴油機噴油器的校驗與應用,降低了維修成本,提高了生產時效。
牟來榮的創新案例并非孤例。
該公司培訓考核站高級技師王慶在工作中發現,每次鉆井下套管作業前,作業人員都要對套管內徑進行通徑測試作業,以檢查套管內壁規格尺寸和套管管體有無凹陷、變形,工作時效低,勞動強度大,需要人員多。
為解決上述問題,他與張印、劉云等人通過多次改進和試驗,研制出了“多功能電動式套管通徑規”。該裝置安全性強,實現了自動化,使得套管通徑工作便捷、安全,提高了作業時效。目前,該項成果已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由于職工把創新當作一種理念、一種追求,自覺投身崗位創新、爭當技術能手的活動,所以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談及公司創新活動所取得的成績,該公司工會主席蘇兆林顯得特別自豪。
典型引領創新
王明章是職工創新活動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王明章創新工作室是該公司第一個以職工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
這幾年,王明章創新工作室吸引了很多優秀青年人才:有集團公司技術比賽金牌獲得者李偉偉,有油田“十佳中原工匠”沈軍,有公司設備管理能手馮貴通……他們帶著好的項目和想法加盟創新小組。通過創新工作室的資源和集體智慧,共同研發創新成果,使個體的創客能夠集結成為創客聯盟,實現了共同創新、共同進步。
職工憑借工作室的優質資源取得了許許多多創新成果:手推滑動滾動工具、井口套管扶正具、鼠洞
鉆桿插座……其中,“鉆具吊鉤研制及應用”等兩項成果被評為河南省百項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油井灌漿自動排氣裝置”等7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并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使用,創造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1987年出生的李偉偉是王明章創新工作室的一名新成員,也是團隊里最年輕的成員。2014年,他參加集團公司職業技能競賽石油鉆井工比賽,獲得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2016年,他參與了“清理鉆臺面泥污膠皮拖工具的研制”,該項目獲得公司年度創新成果二等獎。“大家平時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通過創新工作室或者工作室微信群一起討論、思考,直到想出好的對策,做出好的作品。”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李偉偉對創新工作室充滿了感激。
該公司高度重視職工創新,積極搭建創新創效平臺,除了王明章創新工作室,還成立了陳本順專家工作室、陸明專家工作室,以及技師工作站,充分發揮創新典型的引領作用和傳幫帶作用,激發了職工的創新熱情。
成果檢驗創新
7月11日,西南項目70718鉆井隊的井架成功地從焦頁82平臺整體平移至焦頁82-3HF井,再次印證了“50/70LDB鉆機平移導軌改造項目”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大大提高了搬遷時效。
過去,棘爪步進式鉆機平移裝置在涪陵工區內多數施工井隊得到推廣應用,實現了
石油鉆機整體縱向移動搬遷。但在這種設計中,機房氣瓶房、輔助發電機房、VFD電控房都不能隨鉆機底座、機房底座整體移動,每次整體移動時需要吊車將每一棟房子、支架逐一吊裝挪開,所有氣管線、電纜均要拆掉,費時費力,鉆機整體搬遷安裝速度的提高受到很大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西南項目高級工程師邊勇等人大膽進行創新改進,經過科學測算,完成了50/70LDB鉆機平移導軌改造,大大地提高了鉆機整體平移的速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這項成果也先后獲得公司2016年度職工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原油田創新成果三等獎。
近幾年,在鼓勵職工技術創新過程中,該公司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導向,創新成果不斷投入實際運用。目前,該公司共征集創新成果148項,其中62項獲公司職工創新優秀成果獎,23項獲得中原油田職工創新成果獎,有80余項成果實現轉化應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負荷、增強安全保障、提升優質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