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未來幾年內,美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將獲得全球最高增幅。
巴黎智庫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的報告,對于美國頁巖行業在沙特阿拉伯等國近兩年的壓制下的回彈能力,給出了巨大的認可。這在美國政府的預測中已經顯而易見。美國預測國內原油產量將從今年的平均920萬桶/年,到2018年增長到990萬桶/天,打破1970年創下的史上最高記錄。
國際能源署表示,隨著頁巖油生產商找到更多產油方法,即使在更低油價的情況下依舊可實現盈利,從現在到2025年,美國將在全球石油供應增幅中占到80%。到2020年代后期,美國將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首次成為凈石油出口國。
天然氣行業也將迎來相同的趨勢,而且速度更快。國際能源署預測,隨著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從煤炭轉向清潔能源,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到2020年代中期,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另外一個有利因素是,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和內燃機汽車燃油效率的改善,到2040年,美國的石油需求將下降超過400萬桶/天。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倫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幾十年內,美國將成為無可爭議的全球石油天然氣行業領袖。”他認為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戰后時期的產量增長,在美國未來絕對產量的增長面前,也將相形見絀。2005年至2030年期間,美國總石油產量將翻一番,從不足每天1.500萬桶石油當量增加到超過3.100萬桶。
這種轉變將賦予美國更大的外交影響力,減少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使美國可以滿足個別發展中國家最緊迫的需求。
比羅爾表示:“未來美國國務卿的位置,將比[今天的]能源出口國的國務卿更輕松。”
國際能源署的預測與特朗普政府所追求的所謂“能源主導”地位大部分是重疊的—特朗普政府的這一策略,從其今年推翻奧巴馬時代的各種政策(尤其是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大幅增加用于石油天然氣勘探的聯邦土地資產供應中可以顯而易見。
但即便這種“主導”地位也無法使美國完全擺脫對于潛在不可靠的外國能源的依賴。美國大部分煉油廠被設計用于加工外國混合原油,其中大部分是含硫量更高的重質油,而頁巖油公司開采的多數“致密油”和從墨西哥灣與阿拉斯加開采的石油多數為低硫輕質油。國際能源署表示,這意味著,美國將繼續從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等地進口石油,同時美國原油的出口量會大幅增加。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東將失去其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關鍵地位。
比羅爾表示:“雖然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但中東依舊是最重要的出口區域,尤其是對于亞洲而言。”他指出,未來,即使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繁榮,但這些國家對于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會繼續大幅增長。
國際能源署稱:“在能源領域保持獨立固然重要,但實際上,在深度互聯的能源領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孤島。”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表示,美國未來的主導地位將是全球能源市場的四個重要趨勢之一。其他趨勢分別是可再生能源的爆炸式增長,尤其是光伏太陽能;中國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以及全球電力需求的長期大幅增長,反映出新興市場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空調需求的增加。國際能源署稱,制冷需求帶來的全球電力需求增幅,將高于電動汽車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