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的情況看,地煉的限產并沒有多大的作用,但如果隨著限產的延續,汽柴油的價格也可能一飛沖天,‘油荒’再度來襲。”近日,濟南一家民營
加油站的負責人崔新光對記者表示。
崔新光口中的“限產”,指的是山東部分地煉企業所在城市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范圍內,為降低重污染天數,企業被要求限產。
不過,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部分煉廠限產規模將達到50%,但是煉廠常減壓加工負荷必須下調以達到生產物料平衡。少量煉廠限產無法作為炒作要點來提振
油價。
部分煉廠小規模限產
據了解,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受此影響,山東地煉開啟限產停工通道,計劃限產量達到30%-50%。
記者手中的一份名為《淄博市2017年度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調控措施實施方案》顯示,淄博地區煉廠已經開始限產。
“淄博鑫泰的柴油產量已經降到了3000噸/天;清源石化限產30%左右。”淄博一家煉廠的銷售經理對記者說,“我們正在進行全廠輪檢,焦化已經停工了,蠟油加氫檢修中,也相當于限產了。”
濱州一家地煉企業的銷售經理李慶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濱州地區的多家煉廠都接到了限產通知。“現在我們只停了一套催化裝置和一套常減壓裝置,目前汽柴油產量為3000噸/天,不排除未來會再停裝置。”而據記者了解,無棣鑫岳更是全廠停工;濱州永鑫限產30%,柴油產量降至2000噸/天,汽油產量則不足1000噸/天。而德州的恒源石化也在限產之列,停運了一套30萬噸/年的催化裝置。
“我們暫時尚未接到限產的通知,一切運轉正常。”東營一家地煉企業的副總經理周峰表示。盡管東營不在“2+26”城市行列,但在周峰看來,不排除后期或視冬季霧霾情況有臨時限產停產要求。
隆眾地煉分析師丁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初開始,德州、濱州、淄博三市已有部分煉廠開始小規模限產,煉廠接到通知多為限產20%-30%。“汽柴油產量稍有降低,但就具體表現來看,常減壓裝置降低加工負荷者較少,多數煉廠只是停開二次、三次裝置,而且催化裝置停工比較普遍,結果就造成了市場催柴缺貨較嚴重,但常柴供應穩定。”
對于為何不停常減壓裝置只是停開二次、三次裝置,周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每年檢修期外,如果生產機器停下來,就涉及重新投料,并考慮到機器折舊等問題,煉廠機器停下來的損失比較大。
后市或進入下跌階段
“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一旦煉廠大面積限產,有可能會使地煉的汽柴油價格一飛沖天。”崔新光說。
崔新光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不久前江蘇、四川、云南等地柴油供應緊張,“油荒”苗頭再現。11月14日,陜西
延長石油集團下屬3家煉油廠延安、永坪和榆林以及位于臨潼的
油庫,為了保證
中石油的訂單,其他的柴油訂單全部停付,市場上柴油貨源緊缺。
不過丁旭認為不必過于擔憂省內出現“油荒”,“雖然市場上催柴缺貨,但常柴供應穩定,而且催柴可以用常柴來作為替代品。”
在周峰看來,如果在煉化大省山東出現“油荒”,現在來來看是個笑話。“市場就這么大,一旦市場缺貨,煉企肯定會提升產能,占據市場份額。誰也不會看著市場不去占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配額的煉廠,為確保下年度配額數量不受影響,也在足額使用配額。“如果沒有足額使用,后期的進口原油使用權配額可能會被縮減。”
丁旭告訴記者,11月山東地煉常減壓開工率64.92%,刷新最高值記錄,二次三次裝置處于開工狀態的規模煉廠數量達到歷史最高,而且常減壓未開工的4家中大型地煉,二次裝置均在運行之中,
成品油可持續供應。11月地煉汽柴油產量因限產降低的份額極少,總產量較10月還增長了10萬噸左右。
丁旭認為,12月份個別煉廠限產規模將達到50%,煉廠常減壓加工負荷必須下調以達到生產上物料平衡,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12月下游需求減少是大概率事件,煉廠產量會下降,主要原因或是由于市場需求的下降而調劑生產,減少供應。“少量煉廠限產無法作為炒作要點來提振油價。”
記者對11月中旬和12月山東地煉的成品油報價進行對比發現,汽油的價格變化并不大;柴油的價格則出現了300元/噸左右的上漲。
以壽光聯盟生產的國六92號汽油為例,在11月15日價格為6250元/噸;12月1日的報價則為6220元/噸。再以國五-10號柴油為例,11月15日,山東地煉的報價在6550元/噸-6670元/噸不等;而到了12月1日,價格則為6780元/噸-6900元/噸不等,也就是說在半個月的時間內,柴油的價格上漲并不是很多。
“當前價格較高,中下游觀望增多,后市或進入連續下跌階段。預計最近一段時間,山東地煉柴油先漲后穩,汽油先穩后跌。”丁旭預測。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