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根據近期國際市場
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18年1月26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65元和60元,折合升價國內92號汽油及0號柴油的漲幅均為0.05元/升。
中宇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孫曉飛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本次成品油調價雖僅有0.05元/升的上漲幅度,但調價落實后國內大部分地區92號汽油已漲至7元/升以上水平。
本輪調價為2018年成品油零售限價的第二次上調,卓創成品油分析師徐娜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本計價周期初始,美國活躍鉆井數大增打壓多頭樂觀情緒,隨后EIA、OPEC月報均上調非OPEC國家產量預期,這令歐美
國際油價在高位震蕩,并階段性承壓下滑;雖然市場一度傳言減產將提前結束,不過眾多產油國相繼表明將繼續嚴格減產,這令油價有較強的下方支撐。隨后,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引起市場擔憂,但美國原
油庫存連續十周出現下滑依舊對市場提供利好消息指引,
布倫特結算價再次突破70美元/桶,WTI結算價突破每桶65美元/桶,皆為2014年12月份以來最高。整體看來,本周期原油呈現先跌后漲走勢。下一計價周期內原油或呈現高位震蕩走勢,存在一定下行壓力,2月9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或將擱淺或小幅下滑。
卓創資訊數據統計發現,自2017年7月份以來,截至本次調價,國內共歷經15次調整,其中除6次擱淺外,其余9次均為上調,汽油累計漲幅高達1285元/噸,折合升價92號汽油上漲1.01元;柴油累計漲幅達到1235元/噸,折合升價0號柴油上漲1.04元。因此,與去年上半年相比較,目前國內消費者用油成本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加滿一箱50升的92號汽油將多花50.5元,半個月內油耗成本增加81元;物流行業成本迅速增加,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斯太爾(5.730, -0.10, -1.72%)重型卡車半月內油耗成本增長近2000元。
中宇資訊分析師楊曉芬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國際
原油價格存高位回落可能,消息面難以對國內油品市場形成利好支撐,且從供需基本面來看,近期國內部分地區雨雪、低溫等惡劣天氣為主,使得基建工程、施工單位等企業停工現象普遍,對于汽柴油市場需求低迷,打壓貿易商的操作熱情,價格面維持弱勢下行為主。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