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6個月的重組改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油服板塊的海外業務管理改革取得了新進展。
據《中國石油報》消息,5月5日,全球第三大油服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油田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油油服)召開國際業務座談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重組改革,中油油服海外業務已經基本形成以“統一協調、分片承包”為特點的管理新格局。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石油油服板塊已經完成物探、油建、測井業務的交接和劃轉工作,涉及八家局級單位,1.6萬名員工。
這一格局將改變中油油服按照市場、經營、安全、技術、合同條法等職能“條狀”劃分管理模式,轉為美洲和亞太地區、中亞和非洲地區、中東地區相關業務等區域化“塊狀”管理,強化鉆井總包對技術服務業務的帶動作用。
今年前4個月,中油油服海外市場先后簽了數十個千萬美元級服務合同,海外鉆機動用率整體提升了8個百分點。
2018年,中油油服扭轉了四年來海外收入持續下降的局面,營業收入首次實現止跌企穩。其中海外市場去年合同簽約額6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19.8億元),同比增長34%,其利潤占到中油油服效益的半壁江山。
目前,中油油服的海外業務隊伍數量達1392支,分布在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去年底,中油油服的海外資產總額已經達到360.1億元。
中油油服在國際業務座談會還提到,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油服公司。
今年3月,負責中油油服海外業務管理的國際事業部也對中油油服總部的管理體系架構進行了進一步調整。
作為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業務最大的企業,中石油的油服板塊營業收入規模維持在每年千億元左右規模。中油油服能夠提供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業務包括物探、鉆完井、測錄試、井下作業、風險合作開發等業務。其業務結構在全球油服企業中最為齊全和完整。
中油油服也在不斷改革其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商業模式從“打工仔”思維轉變為“合伙人”。例如,川慶鉆探在美洲開展油田增產一體化服務,實現風險利益共擔;東方物探與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贏得里海地震采集項目合同,實現了在里海地區物探業務零的突破。
在服務模式方面,中油油服不斷向資產輕量化轉型,繼續擴大技術服務業務比例。以長城鉆探和渤海鉆探為例,長城鉆探通過管理輸出和技術業務外包,在西亞地區開展頁巖油一體化服務;渤海鉆探依托管理甲方鉆機,帶動自身技術服務業務參與項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