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是我市加快振興吉林市老工業基地,推進建設工業強市的關鍵時期。化工產業是我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對于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深刻分析我市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具備的比較優勢和機遇的基礎上,根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吉林化學工業園建設總體框架方案和國家、省的化工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的總體要求,提出吉林市化工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十一五”期間,吉林市化工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加工精深化和產業發展延伸化的方向,遵循一體化、集約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加快擴張化工產業經濟總量,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我市化工產業競爭力,實現我市化工產業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我市化工產業發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吉林市產業結構調整需要;
●充分發揮吉林市現有化工生產優勢,優先做大做強現有產品鏈并進行優化延伸;
●打破區域內“條塊分割”現象,中直企業和地方企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規劃產品目標市場明確,發展前景好,對國內外投資者有吸引力,有較好的投融資條件;
●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裝置規模經濟,工藝技術先進,能耗低,效益好,產品檔次高;
●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實現產品項目、公用工程、物流運輸、環境保護和管理服務一體化,降低投資成本和價格。
二、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吉林市化工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全市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產品精細化率達到40%以上,把吉林化學工業園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綜合性化工生產基地,同時形成中國北方最大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精細化工生產中心。
三、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十一五”期間,吉林市化工產業發展要按照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加工精深化和產業發展延伸化的方向,進一步提高吉化兩大公司裝置規模化和煉化一體化水平,打造核心業務突出、主導產品集約、競爭優勢明顯、發展能力充足的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吉化主導產品原料優勢,提高產品上下游一體化、系列化程度,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積極拓展原料路線,充分利用我省玉米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生物化工;積極利用引進俄羅斯天然氣資源的契機,適時啟動天然氣化工。
(一)支持吉化兩大公司做大做強,打造競爭優勢明顯和發展能力充足的煉化一體化
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重點支持和服務吉化兩大公司,爭取中國石油資金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擴大對外合資合作。
吉林石化公司重點發展煉油、烯烴、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氨/合成氣四條主線,集中力量做好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有機硅等主導產品,實施120萬噸柴油加氫改質、70萬噸乙烯擴建、 10萬噸聚碳酸酯、36萬噸
ABS、25萬噸苯乙烯、17萬噸乙丙橡膠等項目,實現投資140億元,打造全國最大的聚碳酸酯、乙丙橡膠生產基地和東北最大的苯乙烯、ABS生產基地;吉化集團公司著力提高產品上下游一體化、系列化程度,重點做大做強丙烯腈、三羥甲基丙烷、香蘭素等主導產品,實施33萬噸丙烯腈擴建、20萬噸C4/C5制丙烯、高碳醇裝置盤活、9萬噸MMA擴建、6000噸甲基香蘭素、3.5萬噸三羥甲基丙烷擴建等項目,實現投資120億元。
(二)依托吉化發展壯大地方化工,建設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中國北方最大的醇醚生產基地
大力支持地方化工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引進域外投資者,充分利用吉化公司的芳烴、丙烯酸及酯、有機硅、環氧乙烷、合成樹脂和丙烯腈等主導產品和資源,進行產品精深加工和產業延伸發展,形成北方最大的醇醚生產基地和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延伸發展芳烴產品鏈。依托
吉林石化公司的55萬噸聯合芳烴裝置和配套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裝置的原料優勢,抓住國內聚氨酯的市場機遇和發展潛力,建設 20萬噸苯胺,并進一步規劃建設16萬噸MDI、10萬噸TDI、5000噸HDI等有機異氰酸酯和精對苯二甲酸項目,為進一步發展聚氨酯材料奠定基礎。
延伸發展丙烯酸及酯產品鏈。依托吉林石化公司丙烯酸及酯生產基地現有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和潛力,規劃建設11萬噸/年丙烯酸及酯項目,并進一步延伸發展,建設3萬噸高吸水性樹脂、2萬噸汽車涂料和5000噸丙烯酸酯橡膠(ACM)等項目,做大做強丙烯酸及酯產品鏈。
延伸發展有機硅產品鏈。依托吉林石化公司5萬噸/年機硅裝置的生產能力、原料優勢和吉化研究院自主開發的成熟技術,發展有機硅下游硅橡膠、硅油、硅樹脂等產品,重點建設1萬噸有機硅室溫膠、1萬噸有機硅高溫膠、1萬噸硅樹脂和5000噸硅油等項目。充分利用有機硅裝置副產品一甲三氯硅烷和廢觸體,開發生產氣相法白炭黑。形成國內重要的有機硅及有機硅下游產品生產基地。
延伸發展環氧乙烷產品鏈。依托吉林石化公司6萬噸/年環氧乙烷生產裝置的原料優勢,并利用環氧乙烷屬于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產品,不易長途運輸,適于在原料產地深加工的特點,積極提供政策條件,吸引吉化公司環氧乙烷下游客戶到吉林市進行深加工,發展醇醚和乙醇胺等產品,建設5萬噸乙二醇醚、5萬噸差別化醇醚、4萬噸乙醇胺等項目,形成中國北方最大的醇醚生產基地。
延伸發展合成樹脂產品鏈。依托吉林石化57萬噸/年聚乙烯裝置、18萬噸/年ABS裝置和“十一五”規劃新建14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的原料優勢,積極發展樹脂專用料和管材,建設1萬噸樹脂專用料、5萬噸聚乙烯管材和地膜、棚膜、包裝膜等項目,發展壯大我市合成樹脂產品鏈,形成產業集群。
延伸發展丙烯腈產品鏈。充分利用吉化集團公司丙烯腈的原料優勢,建設吉林化纖15萬噸差別化腈綸項目,形成全球最大的腈綸生產基地;積極開發碳纖維,建設5000噸碳纖維項目;以丙烯腈副產氫氰酸為原料,引進戰略投資者建設蛋氨酸項目,成為國內重要的蛋氨酸生產基地;以德固塞、羅門哈斯等公司為招商對象,建設10萬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5萬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項目。
(三)依托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快發展生物化工,建設中國北方生物化工生產基地
利用我省豐富的玉米資源,充分依托現有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發展生物化工。到2010年,基本形成國內最大的生物能源基地和重要的生物化工新材料、生物基乙烯生產基地。
發展生物基化工醇及酸產品鏈。實施吉林燃料乙醇公司60萬噸/年燃料乙醇擴建工程,形成國內最大的生物能源基地;以吉林博大生物化工有限公司5萬噸/年生物基乙烯項目為龍頭,建設生物基乙烯生產基地,并延伸發展環氧乙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產品;引進戰略投資者,以10萬噸/年乳酸、5萬噸/年聚乳酸和生物基乙二醇、1,3-丙二醇等項目為龍頭,積極發展生物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基化工醇。
發展玉米淀粉及糖產品鏈。以吉林沱牌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25萬噸/年全糖粉、10萬噸/年麥芽糊精項目龍頭,大力發展果葡萄糖漿、結晶葡萄糖、麥芽糖、麥芽糊精、改性淀粉等深加工產品。
(四)抓住引進吉林油田和俄羅斯天然氣的有利契機,適時啟動天然氣化工
利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鋪設的吉林油田和
大慶油田至吉林石化公司天然氣管線,以及2007年俄羅斯天然氣進入吉林市的契機,引進跨國公司和戰略投資者,適時啟動天然氣化工,積極發展甲醇及下游醋酸系列產品和甲醇制烯烴(MTO)項目、氫氰酸及下游蛋氨酸等產品;以天然氣替代石油,實施吉化合成氨裝置油頭改氣頭。
四、措施和建議
為實現“十一五”期間吉林市化工產業的發展目標,需要全市上下從政府到企業等多方面的參與和支持,更要有切合實際的對策和強有力的各項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組織保證能力
積極爭取省政府的支持,成立以省市主要領導參加的吉林市化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作用。規劃中新建、改擴建項目由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各企業密切合作,實現區域化工產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領導小組加強與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為域內企業對外信息交流創造機會和條件。
(二)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支持,加快化工產業龍頭項目的建設進度
積極利用好我市石化工業基礎和周邊良好的油氣資源前景,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對我市建設大型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的支持,將吉林市規劃建設的重大骨干石化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抓緊推進已具備建設條件的項目早日實施,形成生產能力,帶動下游發展。加大推進油頁巖項目前期工作和資源整合力度。積極與中油集團聯合,組織開展天然氣制烯烴(MTO)項目前期工作,報請國家發改委批準,對美國UOP公司、挪威HYDRO公司等跨國公司進行招商。
(三)加強對吉林石化和吉化集團公司的支持與合作
全市上下要為吉林石化和吉化集團兩大公司的發展創造更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培育吉林市及其周邊地區石化產品市場,抓下游,促上游,使全市化工產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吉林市地方要與吉化兩大公司發展多方面合作,包括石化項目原料互供、多種方式共同投資、合資合作建設石化項目、工程建設服務、基礎設施配套供應、下崗人員社會服務等,實現油地結合,共同發展。
(四)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優惠政策,拓寬招商引資渠道
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成為國家級吉林化學工業園區,爭取各項優惠政策,優化我市化工企業資產結構,降低負債率,減輕企業負擔,解決部分項目資本金問題,使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要在稅收、土地使用費、城市建設費等方面對入園企業給予優惠,運用經濟杠桿,吸引國內外投資者進駐。
調動全市力量加大對吉林化學工業園區的開發力度,形成吉林市化學工業大開放的態勢。采用各種宣傳工具,把吉林化學工業園區大開發的消息見諸報端、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形成聲勢,為招商引資做宣傳,為十一五吉林市化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投資氛圍,成為國內突出的投資亮點,吸引國內外資金和先進技術,為吉林市的大發展服務。
(五)加快吉林化學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壯大開發主體的經濟實力
加快吉林化學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編制高水準的詳盡的發展規劃,盡快全面啟動。組建具有雄厚資本實力的股份開發公司,吸收社會各界投資力量,多渠道、多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優化投資結構,擴大資本金規模。借鑒上海化工開發區的發展經驗,在吸引外資和技術時并不局限于化工生產裝置的建設,對于碼頭、土地開發、污水處理、
水電汽供應等基礎設施也應采取招商引資手段,共同開發,加速建設。
(六)重點改善吉林化學工業園區投資軟環境,吸引國內外投資者進入
加強對稅外收費的管理,減輕外商投資企業的負擔;健全服務制度,強化服務意識,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落實鼓勵外商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規范檢查,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秩序;加強利用外資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健全跟蹤服務制度;健全對投資軟環境建設的評價和監督制度。
(七)創造良好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環境和條件
借鑒國內通行做法,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企業采取長期聘用、短期聘請等多種方式,引進國內外專家,形成人才聚集的熱點,推動吉林市化工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