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管齊下力保石油安全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07-09-28  來源:國際金融報  關注度:0]
    摘要:   3月份以來,石油問題再度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作為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的原油儲備目前已降至1974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只有約2.69億桶。美國國內越來越擔心高油價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美國參議院最近作出決定,停止布什政府為該國戰...
       3月份以來,石油問題再度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作為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的原油儲備目前已降至1974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只有約2.69億桶。美國國內越來越擔心高油價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美國參議院最近作出決定,停止布什政府為該國戰略石油儲備而進一步采購原油;而在中國今年的“兩會”上,針對國際油市動蕩和國內原油消費量猛增,多位代表呼吁盡快為保護和開發石油資源制定專門法律,以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
      
       “整個石油業正處于改革進程中!3月16日下午,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楊青對記者表示!爸袊石油安全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石油市場化以及市場的穩定供應等。總體上,與目前的體制改革有關系,是一個體制改革問題!
      
       推進市場化改革
      
       專家建議,中國石油市場在對外開放之前首先應對內開放。一方面,政府在放開石油價格的同時,應建立起宏觀調控機制,真正掌握住市場管理和調控權;另一方面,打破國內石油市場的地域壟斷,積極培養市場主體
      
       專家認為,中國石油問題千頭萬緒,其中有技術問題、投入問題、資源問題,但最重要的還是缺乏一種高效、靈活的機制,制約了石油工業的發展。中國石油行業市場化進程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的形勢發展,由于壟斷,石油天然氣等價格長期受到管制,產業準入受到嚴格限制。
      
      據介紹,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在經歷了1998年的重組以后,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行業性壟斷,組建了中石油中石化兩個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集團,加上原有的中海油和中化集團,初步形成了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競爭格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等于國內市場形成了有效競爭。
      
      目前,中國石油產業的市場結構仍然存在缺陷,制約了石油產業組織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費方市場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應方的過度壟斷成為當前中國石油市場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絕大多數商品價格已經放開,用油企業的經營銷售也已實現市場化。另一方面,中國原油、成品油供應仍然處于兩大集團的壟斷之中,原油、成品油定價機制仍然處于“與國際接軌階段”,不能充分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因此,中國應放松石油市場準入管制,放開石油終端銷售市場,建立科學的現代石油市場。石油銷售屬于一般競爭性業務,具有較低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比較容易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完全可以通過優勝劣汰規律,自動調控企業進入和退出,實現市場的高效率。在國際石油市場資源豐富的大背景下,開放的市場是中國獲得穩定、廉價石油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否則,就無法保證對國際資源的利用,也無法形成吸引國際資源的市場,不利于提高石油供應安全。
      
      專家建議,中國石油市場在對外開放之前首先應對內開放。一方面,政府在放開石油價格的同時,應建立起宏觀調控機制,真正掌握住市場管理和調控權;另一方面,打破國內石油市場的地域壟斷,積極培養市場主體,從開放市場、完善和規范市場入手,制定市場規則,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競爭格局,比如將分別隸屬于鐵路、交通、民航、農業、林業等系統的石油專項用戶的油品供應系統剝離出來,組建獨立的石油銷售公司,并享有石油進出口權,使之成為真正的石油市場主體,增強石油市場活力。同時,鼓勵其他社會資金進入石油流通領域,或以自愿互利為原則,通過參股、控股、聯營、收購等方式,整合社會力量,營造健康有序的石油市場。
      
      從全球范圍看,多數石油進口國采取了市場化的道路解決石油供應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市場化是石油進口國解決石油供應保障的基本方向。作為增長最快的石油消費大國,中國石油消費的品種需求和地區差別十分巨大,形成中國自己的石油交易市場和報價系統意義重大。中國有必要建立國內石油現貨和期貨交易市場,達到規避風險、跟蹤供求、調控市場的目的,正確快速引導石油生產、經營和消費。市場人士建議,現階段,可以在現有的期貨交易市場中增設石油交易品種。
      
       實施“走出去”戰略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譚竹洲認為,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就應該利用現有技術、資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區去開發石油,實現石油供應的多元化,規避當前石油集中帶來的風險,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有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增速放慢,而原油進口量和消費量則大幅上漲。截至2003年年底,中國當年共生產原油 16931.9萬噸,天然氣341.28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5%、6.8%。2003年全年中國共進口原油9112.63萬噸,同比增長 31.29%,占國內原油消費量的比重達到36.1%;國內原油消費量為25231.2萬噸,同比增長10.15%,石油消費總量為27389.2萬噸,同比增長11.52%。
      
       面對中國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為了擴大供給,中國企業除了不斷在境內開采石油外,還通過各種方式從國際市場尋找穩定的供貨渠道,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譚竹洲認為,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就應該利用現有技術、資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區去開發石油,實現石油供應的多元化,規避當前石油集中帶來的風險,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只要有充足的海外石油產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和抵緩原油高價位對經濟發展的沖擊,穩定國內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譚竹洲說。
      
      至今為止我國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圍已擴展到中亞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東南亞印尼、緬甸,中東利比亞、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內瑞拉,非洲蘇丹等地。我國和國外很多合作項目都采取“份額油”的方式,即中國在當地的石油建設項目中參股或投資,每年從該項目的石油產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額。這樣一來,我國拿到手的是實物,石油進口量不至于受價格波動太大。因此國內普遍的看法是“走出去”買油不如“走出去”采油。
      
      在國內三大石油企業中,以原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與生產為主要業務的中石油成為“走出去”的先行軍,在開發海外市場方面行動最積極,所開展的海外重大合作項目也最多。據介紹,目前,中石油已經成為這一戰略的受益者。該集團至今已累計在海外生產原油近6000萬噸,累計獲得權益原油3000萬噸,獲權益天然氣近30億立方米。其海外投資項目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區,形成了中東及北非、中亞及俄羅斯、南美等三個具有規模的投資區域,海外業務涵蓋了油氣勘探開發、地面建設、長輸管道、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銷售等領域。2003年,在中東-北非地區,中石油的蘇丹區項目建成了年生產能力 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油田,并獲得了超過4億噸的探明地質儲量,建成了1506公里的長距離輸油管道和年加工能力250萬噸的蘇丹煉油廠,形成了集石油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輸送與終端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石油工業產業鏈。以此為基礎,相繼開發了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曼、敘利亞和伊朗等中東-北非國家市場。
      
      擅長海外圈地的中海油去年通過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海油Muturi有限公司與英國天然氣集團簽署《銷售與購買協議》,收購該公司在印尼Muturi產品分成合同中擁有權益中的20.77%,收購價為9810萬美元。中海油在Muturi產品分成合同中持有的權益由此從原有的44.0%增加到64.77%,這使中海油在整個東固液化天然氣項目中的權益相應地由原來的12.5%增加到16.96%。
      
      中石化在中東地區加大投資力度,3月7日中石化與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礦產資源部簽署了沙特南部勒巴·哈里北部地區B區天然氣田開發項目合同。這塊天然氣田面積為3.88萬平方公里,初期投資達3億美元。目前,中石化又厲兵秣馬競標伊朗油田開發項目的計劃。根據規劃,該公司爭取到2005年在海外獲得200萬噸-300萬噸份額油,到2010年實現更大的發展。
      
      近年來,中化集團也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的戰略,開始了海外油氣田的開發。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建議,國家可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他建議國家對企業在海外的油氣投資活動予以稅收政策優惠;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要更加向經濟目標傾斜,支持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活動;建議國家針對中國企業海外石油直接投資項目設立投資基金,并設置政策性保險政策;進一步改變海外投資管理體制和外匯管理體制;建議國家盡快開展包括《石油法》在內的有關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的各種立法和修訂工作。作為中國四大石油公司之一,中化集團在中國國家石油安全及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建立戰略儲備
      
       專家認為,石油戰略儲備的建立應以國家為主,企業共同參與。在我國石油儲備基地建立之初,發揮公司優勢相當重要。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儲備石油會影響相關企業的效益,因此在運用法律手段明確企業義務的同時,應給予一定補償
      
       在加大市場化改革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也在緊鑼密鑼地進行。
      
       為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于去年組建了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并從去年12月5日正式開始辦公。在這之后的第二天,國家發改委宣布我國將在沿海地區建設4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目前,能儲備1000萬立方米石油的一期工程已經動工。
      
      在國家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問題上,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團等公司共同參加了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計劃。專家認為,石油戰略儲備的建立應以國家為主,企業共同參與。在我國石油儲備基地建立之初,發揮公司優勢相當重要。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儲備石油會影響相關企業的效益,因此在運用法律手段明確企業義務的同時,應給予一定補償。
      
       從國際上的普遍經驗來看,石油儲備已成為穩定石油供求關系的重要環節,發達國家在經歷兩次石油危機后,普遍重視和建立了本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
      
      美國于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的1975年,由國會授權政府開始興建龐大的應急石油儲備體系。到1991年已為戰略石油儲備撥款190億美元,其中用于購買原油 160億美元,其余用于儲備設施建設。在儲備規模方面,其初期戰略儲備目標為5億桶,相當于90天的進口量。后來將儲備目標修訂為7.5億桶。1997年美國實際戰略儲備量為5.64億桶,相當于67天的進口量。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每天向市場投放112萬桶原油,起到了穩定市場、平抑價格的作用。
      
      在日本,石油儲備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日本的石油儲備分為政府的戰略儲備和民間的商業儲備兩種。政府儲備目標為90天的進口量。目前已建立了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并采取統一管理模式。日本用于石油儲備的事業費,加上給予民間的儲備補貼,合計已達2萬億日元。這筆龐大的開支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國家安全成本”。到1997年,日本政府的石油儲備可供154天使用,若加上民間儲備,則可在石油進口中斷的情況下,維持國內半年左右的需求量。
      
      據權威專家實證研究,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從國際經驗看,石油戰略儲備從來都不是以平抑油價波動為主要目的,而是在戰爭或自然災難時以保障國家石油的不間斷供給為目的。因為戰略儲備油的成本是昂貴的,昂貴到比國際原油40多美元一桶的高價位還要高,其收益是國家經濟安全。以平抑油價波動為目的的石油儲備不是戰略儲備,而是平準庫存。但這樣的實踐卻很難成功。中國石油戰略儲備絕對不是平準庫存,其目的是為原油的不間斷供給而不是平抑價格波動。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120803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日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91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