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影響,國內煉油板塊在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上海石化的半年報甚至指出,由于公司上半年的良好業績使得公司前九個月的業績有望扭虧為盈。
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六月份以來高企的國際原油價格,已經給國內煉油板塊蒙上陰影,煉油板塊三季度虧損或已成定局。
三季度全面虧損
國際原油價格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回落,國內煉油板塊從那時起就開始盈利。業內人士估計,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呈前低后高走勢,上半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63.26美元/桶,同比下降4.96%。這給公司煉油板塊減少了不少壓力。
但六月份以來,國內煉油企業將面臨油價高企的壓力。
國內最大的煉油商中國石化(600028)預計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將在高位波動,公司“煉油以及成品油營銷業務仍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2006年,普氏全球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65.14美元/桶。樂觀的分析師年初預測今年油價整體水平將低于去年。但是從目前的油價走勢,國內煉油板塊今年是否扭虧尚不樂觀。
中國石化有關人士對記者說,在目前高油價下,公司煉油板塊三季度全面虧損幾乎已成定局。
這位人士指出,公司正在通過原油進口多元化來應對目前的高油價危機。
“這是全方位的應對措施來降低原油采購成本,”他說,其中包括增加高硫、高酸原油等劣質原油的加工量,增加份額油的產量,以及簽訂長期供應合同。
“人民幣升值也有效地降低了進口成本,”這位人士稱,這也幫助公司煉油的盈虧點在年初60美元/桶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近期調價不太可能
與積極地降低上游原油采購成本相比,石油巨頭在下游石油產品的調價顯得低調。
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并沒有通過煉油廠傳導到下游用戶。中國的成品油用戶還是享受從去年5月份以來穩定的價格。
業內人士分析,石油巨頭在目前越煉越虧的情況下保持高原油加工率,以及虧本進口高價汽油是公司“講政治、顧大局、負責任”的一種表態,以至于“寧可虧本也要保證市場供應”。這說明,國家石油公司作為推動油價上漲的主力,已經不可能在近期積極推動油價上調。
政府監管方面,煉油虧損、成品油價格的調整以及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等問題與目前高物價指數等問題相比,其緊迫性已經弱化。煉油的虧損已經不會如去年一樣,需要盡快解決;反而,穩定油價可能成為解決物價上漲問題的一種手段。
業內人士認為,繼續保持國內油品價格穩定將是今年的主旋律。國家發改委日前也發出通知,要求在年底前控制物價。這無疑再次發出油品價格穩定信號。
在國家調控下,國內的油品供需正在處于緊平衡的局面。受9月份漁業休漁結束、農業“三秋”用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國內汽柴油需求保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