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8.6%的增長率率先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用工荒”也再次證明了中國經濟的企穩向好。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表明,后金融危機時期,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潮流。低碳之路如何走?來自中國石油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以低碳經濟為契機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是關鍵。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以低碳經濟為契機,國家進入了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時期。對石油企業來說,經濟增長支撐了石油需求和價格,后金融危機時期隨著金融和財政政策的調整,國際石油需求和價格增加了不確定性,必然影響國內的
石油石化企業。因此,發展低碳經濟,調整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將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為契機,蔣潔敏總經理在今年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作題為《轉變發展方式 調整優化結構 不斷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報告,開宗明義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入推進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能源保障。他指出,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開發和利用高效能源、
清潔能源勢在必行。
中國石油在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中,強調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和有效性,堅持油氣并舉,進一步加快天然氣業務發展,不斷夯實資源基礎。堅持國內外業務并重,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切實增強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堅持上下游一體化,進一步加快煉化結構調整和營銷能力建設,努力實現產煉銷協調發展。堅持綜合一體化,進一步提高工程技術服務等業務的保障和競爭能力,努力實現整體協調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總經理耿承輝認為,產業結構調整是企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是機體自修復能力的體現。經過艱苦細致的產業結構調整,遼陽石化砍掉連年虧損的化纖業務,做精做強煉油業務。經過努力,遼陽石化輕油收率、綜合商品率、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煉油現金加工費等多項技術指標一直保持在中國石油前列。
來自中國石油
長城鉆探公司的全國人大代表張鳳山認為,石油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國石油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業和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商,有責任帶頭落實中央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方針政策和目標要求,加快天然氣業務和
新能源業務發展步伐,加強低碳技術創新,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清潔高效能源。
2010年2月23日,中國石油新年第一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和生物能源業務發展規劃。未雨綢繆,中國石油在加快國際化步伐的同時,以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立足低碳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綠色發展,以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開發為抓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是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之舉。把資源節約與削減污染物排放有機結合,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有序發展新能源,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如此,石油企業就能夠占領綠色發展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