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主攻機械制造
此次上市所募集的資金,熔盛重工只計劃將其中12.5%投資于船舶制造及海外工程業務;而20%的資金將用于發動機制造業務;約10%的資金發展工程機械業務;此外,預留約10%資金用于未來潛在投資及收購機會。
“機械制造將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進入的領域。”陳強介紹,“在船舶制造的基礎技術平臺上,熔盛重工希望形成一個業務多元化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
船運與經濟的周期非常緊密,規避行業風險是熔盛重工多元化策略的動因。
2006年,熔盛重工拿到的第一批定單是造船;2007年、2008年依次進入海洋工程和發動機領域;2009年開始進入工程機械。其中,海洋工程和機械制造,將分別成為該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和現金流重點支撐業務;船舶發動機業務,是實現船舶產業規模化的技術關鍵。
目前,熔盛重工的造船、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機械業四大業務,分別占總收益的94.5%、4%、0及1.5%。
其中,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兩大業務板塊主體,均位于江蘇省如皋市的熔盛造船基地;而動力工程和工程機械板塊,是位于合肥市由熔盛重工控股的熔安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和振宇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由于動力工程主要是船舶發動機的生產制造,以體系內自供為主,因此還沒有產生財務收益。
此外,熔盛重工的裝備產業是圍繞服務能源產業為核心,海洋工程將成為該公司下一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我們每年能源的進口都在以15%的速度在增加,我們服務于能源產業從運輸到開采,從陸地轉向海洋,從油轉向氣。”王少劍表示,“通過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業,規避了造船業受制于大的國際貿易環境,擺脫出口依賴的市場風險和匯率風險。”
海洋工程屬于高端裝備,動力進口比例大,國內為未來主要市場,這樣可以與出口市場為主的船舶業形成匯率互補。